《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
时间: 2025-01-11 10:0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
作者:李峤
雁沼开香域,鹦林降綵旃。
还窥图凤宇,更坐跃龙川。
桂舆朝群辟,兰宫列四禅。
半空银阁断,分砌宝绳连。
甘雨苏燋泽,慈云动沛篇。
独惭贤作砺,空喜福成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寺庙环境。香气四溢的雁沼边,鹦鹉林中悬挂着五彩的幔帐。诗人仰望图案华美的凤宇,坐在飞跃的龙川之上。桂花的车队朝着众位帝王而去,兰花宫殿中呈列着四种禅意。半空中的银阁似乎要断裂,宝绳在不同的台阶之间相连。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慈祥的云彩在空中翻动着篇章。诗人感到惭愧,自己像一块磨刀石,虽然内心欢喜,但也只是空有一块福田。
注释
- 雁沼:指大雁栖息的水域,象征自然与宁静。
- 香域:指弥漫着香气的地方,暗示佛教的清净。
- 鹦林:指鹦鹉栖息的树林,生动活泼的意象。
- 图凤宇:凤宇即凤的居所,象征着高贵和神圣。
- 桂舆:指以桂木装饰的车,象征着高贵的出行。
- 兰宫:指兰花装饰的宫殿,象征着典雅。
- 甘雨:指滋润的甘霖,象征着恩泽与滋养。
- 贤作砺:指贤良的人物如磨刀石般的存在,强调自我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779年-830年),字梦符,号紫岩,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华阴,因博学多才,曾任职于朝廷,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风光与佛教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大荐福寺的应制,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推崇以及政权对宗教的重视。诗中交织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身修养的反思。
诗歌鉴赏
李峤的《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宗教世界。开头的“雁沼开香域,鹦林降彩旃”引入了一个既有生机又充满宗教氛围的空间,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接下来的景象则更为壮丽,诗人通过“桂舆朝群辟”与“兰宫列四禅”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庄严、清净的氛围,并暗示着佛教的崇高与高洁。最后两句,诗人以“独惭贤作砺”自谦,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虽然感受到外界的美好,却也对自身的不足感到惭愧,体现了人们在追求精神世界时的自省与反思。整首诗不仅在景物描写上生动形象,更在情感表达上深刻而细腻,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沼开香域: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域,雁群栖息,香气弥漫,寓意着清净与自然。
- 鹦林降彩旃:鹦鹉栖息的树林,五彩的幔帐象征着生机与美丽。
- 还窥图凤宇:仰望美丽的凤宇,展现了对高贵之物的向往。
- 更坐跃龙川:坐在飞跃的龙川上,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状态。
- 桂舆朝群辟:桂花装饰的车队向众位帝王进发,表现出对权力的尊重。
- 兰宫列四禅:兰花装饰的宫殿中,四种禅意并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
- 半空银阁断:描绘空中的银阁,似乎要断裂,暗示了不稳定与脆弱。
- 分砌宝绳连:不同的台阶间宝绳相连,象征着人与神之间的联系。
- 甘雨苏燋泽:甘霖滋润干涸的土地,体现了自然的恩泽。
- 慈云动沛篇:云彩在空中翻动,形成美丽的篇章,象征着温柔与关怀。
- 独惭贤作砺:诗人自谦,感到惭愧,强调内心的修养。
- 空喜福成田:虽然欢喜,但意识到只是一块福田,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桂舆”与“兰宫”,用植物象征高雅与清净。
- 对仗:如“甘雨”与“慈云”,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如“银阁”与“宝绳”,象征着人与神的联系和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全诗以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修养的反思。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呈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体现了唐代人文精神的丰富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沼: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鹦林: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 桂舆:高贵与优雅的象征。
- 兰宫:智慧与宁静的象征。
- 甘雨:生命的滋养与恩泽。
- 慈云:温柔与关怀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雁沼”代表什么? A. 自然与宁静
B. 纷乱与喧嚣
C. 战争与冲突 -
诗人对自身的感觉是什么? A. 骄傲自满
B. 感到惭愧
C. 无动于衷 -
“甘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干旱
B. 恩泽与滋养
C. 风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的山水诗,描绘自然之美。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展现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李峤《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与人文,但前者更倾向于个体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侧重于宗教和社会的广阔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峤生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