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

时间: 2025-01-11 21:08:14

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 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白话文翻译:

众花渐渐凋谢,白蜀葵独自挺立在空旷的房间前。 它盛开的时节已过,适宜在幽静的地方欣赏。 红色的花朵在世间备受推崇,而素白的花朵却显得可怜。 何时才能满足君子的心愿,知道它不与喧嚣的美丽争艳。

注释:

  • 冉冉:渐渐地。
  • 亭亭:直立的样子。
  • 虚室:空旷的房间。
  • 敷荣:开花。
  • 幽赏:在幽静的地方欣赏。
  • 红艳:红色的花朵。
  • 素华:素白的花朵。
  • 何当:何时。
  • 君子愿:君子的心愿。
  • 竞喧妍:与喧嚣的美丽争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武元衡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元衡在宜阳(今河南宜阳)的居所中,看到白蜀葵花后的感怀之作。诗中通过对白蜀葵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俗审美标准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白蜀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诗中“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描绘了白蜀葵在众花凋谢后独自挺立的景象,突出了它的坚韧和独特。“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则表达了诗人对白蜀葵适宜在幽静环境中欣赏的看法,暗示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漠。最后两句“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则寄托了诗人对真正美的追求,认为真正的美丽不应与喧嚣的世俗美争艳,而应满足君子内心的宁静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众花渐渐凋谢,白蜀葵独自挺立在空旷的房间前,突出了白蜀葵的坚韧和独特。
  2.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白蜀葵盛开的时节已过,适宜在幽静的地方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3.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红色的花朵在世间备受推崇,而素白的花朵却显得可怜,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审美标准的反思。
  4.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何时才能满足君子的心愿,知道它不与喧嚣的美丽争艳,寄托了诗人对真正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白蜀葵拟人化,如“亭亭虚室前”中的“亭亭”形容白蜀葵直立的样子。
  • 对比:通过“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的对比,突出了世俗审美与诗人内心追求的差异。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白蜀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俗审美标准的反思。诗人认为真正的美丽不应与喧嚣的世俗美争艳,而应满足君子内心的宁静和深邃。

意象分析:

  • 白蜀葵:象征着坚韧和独特,与世俗审美形成对比。
  • 红艳:象征世俗推崇的美丽。
  • 素华:象征诗人内心追求的宁静和深邃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亭亭虚室前”形容的是什么? A. 众花 B. 白蜀葵 C. 红艳 D. 素华
  2. “敷荣时已背”中的“敷荣”指的是什么? A. 开花 B. 凋谢 C. 欣赏 D. 幽静
  3. 诗中“何当君子愿”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美的追求 B. 对自然美的欣赏 C. 对宁静美的追求 D. 对喧嚣美的反思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俗的淡漠。
  • 王维《鸟鸣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美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与武元衡的《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两者都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俗的淡漠。
  • 王维《鸟鸣涧》与武元衡的《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武元衡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