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时间: 2025-01-11 01:59:55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洞庭湖,湖水与明月交相辉映,湖面如同未磨光的镜子般平静。远望洞庭山,山水交融,景色如翠绿的画卷;在白银盘子里,仿佛盛放着一枚青色的螺蛳,生动而又清丽。

注释:

  • 湖光:湖面的光影。
  • 秋月:秋天的月亮。
  • 潭面无风:湖面上没有风,水面平静如镜。
  • 镜未磨:比喻湖面光滑如同未磨光的镜子。
  • 遥望:远远地看。
  • 洞庭山水翠:洞庭湖的山水呈现出碧绿的色彩。
  • 白银盘:形容湖面如同白银制成的盘子。
  • 青螺:青色的螺蛳。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洞庭天下水”的美称。诗中描绘的湖光月色,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号岳阳,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2年。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山水,表现哲理,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至湖南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人生遭遇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望洞庭》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洞庭湖的秀丽风光。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便将秋天的宁静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湖面与明月相映成趣,给人以宁静的美感。接着以“潭面无风镜未磨”进一步描绘湖面的平静,隐喻着一种静谧和深邃的内涵。后两句则是对洞庭湖远望的描写,“遥望洞庭山水翠”通过“翠”字,传达了山水的清新和生机;而“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比喻则将湖面形象化,生动而富有视觉冲击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景色的美,又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了湖面与明月的和谐之美,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潭面无风镜未磨”:强调湖面的平静,水面如镜,反映出周围的景物。
    • “遥望洞庭山水翠”:带出远望的视角,表现出洞庭湖的山水如翠色般美丽。
    • “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比喻,将湖面比作白银盘,青螺则是湖中一抹生动的色彩。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银盘里一青螺”,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对称美感强烈,音韵和谐。
    • 意象:湖光、秋月、潭面、青螺等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意象。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谦卑,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湖光:象征宁静、清澈。
  • 秋月:代表清冷、明亮。
  • 潭面:象征平静的心境。
  • 山水翠:象征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青螺:代表生命的鲜活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湖光秋月”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忧伤
    B. 和谐美
    C. 动荡

  2. “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镜”比喻了什么?
    A. 昏暗
    B. 平静
    C. 破碎

  3. 诗的最后一句“白银盘里一青螺”通过什么手法表现湖面的美?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意境,但更注重意境的幽深和哲理的思考。
  • 李白《早发白帝城》:语言上更为豪放,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豪情,虽同为描写自然,但着眼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禹锡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