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时间: 2024-09-19 21:45:27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更深处,传来了晨曦的信号;我在明亮的镜子前,看到自己衰老的面容。
窗外的风使竹子惊动,打开门后,看到满山的白雪。
洒落在空旷的深巷里,静谧而悠闲,庭院中积着厚厚的白雪。
我想问一下袁安的住所,不知道他是否还在闭门不出。

注释:

  • 寒更:指深夜,特别是指夜深时分。
  • 晓箭:指清晨的光线,像箭一样射来。
  • 清镜:明亮的镜子,通常用来照见自身。
  • 衰颜:指衰老的面容。
  • 隔牖:窗户隔着。
  • 惊竹:风吹动竹子,使其发出声响。
  • 洒空:指洒落在空旷的地方。
  • 积素:指积雪的颜色,素为白色。
  • 广庭:宽阔的庭院。
  • 借问:想询问。
  • 袁安:唐代隐士,以清高著称。
  • 翛然: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辋川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尤为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维晚年,他身处于一个清冷的冬夜,外面大雪纷飞,勾起了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对袁安的怀念。诗中透出一种孤寂与幽静的氛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是王维晚年的作品,诗中渗透着淡淡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寒更传晓箭”意境深远,展现出夜深人静时分的安静与孤独,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寂。接着“清镜览衰颜”则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衰老与生命的无常在此刻显得尤为明显。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中,竹子与风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冷峻,雪的覆盖则是对冬日静谧的深刻描绘。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内心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或是对生活的无奈,或是对友谊的渴望。

最后两句“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则引入了对友人的思念。袁安是隐士,象征着一种超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希望能与之交流,却又感到被隔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邃且细腻,展现了王维一贯的清新与淡雅风格,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友谊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更传晓箭:寒冷的深夜,曙光像箭一样射来,暗示黎明即将来临。
  2. 清镜览衰颜:在明亮的镜子前,看到自己衰老的面容,流露出对时光的感慨。
  3. 隔牖风惊竹:窗外的风吹动竹子,使其发出声响,描绘冬夜的寒冷与孤寂。
  4. 开门雪满山:打开门后,看到满山的白雪,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壮丽。
  5. 洒空深巷静:在空旷的深巷中,雪花静静洒落,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6. 积素广庭闲:白雪积在宽阔的庭院中,令人感到静谧与闲适。
  7. 借问袁安舍:想问一问袁安的住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8. 翛然尚闭关:不知他是否仍在隐居,表现出一种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晓箭”,形象地描绘出晨光的迅速与明亮。
  • 拟人:如“风惊竹”,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更:象征着孤独的夜晚,暗示时间的流逝。
  • :象征纯洁、宁静,也可以引申为一种孤寂的美。
  • :象征坚韧与高洁,常与隐士精神相联系。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袁安”是怎样的人物? A. 皇帝
    B. 隐士
    C. 战士
    D. 商人

  3. “清镜览衰颜”中“衰颜”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面容
    B. 年轻的面容
    C. 衰老的面容
    D. 和蔼的面容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杜甫则更侧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