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

时间: 2025-01-27 03:55:08

八角红亭荫绿池,一朝青草盖遗基。

蔷薇藤老开花浅,

翡翠巢空落羽奇。

春榜几深门下客,乐章多取集中诗。

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角红亭荫绿池,一朝青草盖遗基。 蔷薇藤老开花浅,翡翠巢空落羽奇。 春榜几深门下客,乐章多取集中诗。 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

白话文翻译

八角形的红亭在绿池边投下阴影,一夜之间青草覆盖了旧时的基石。 蔷薇藤老去,开出的花朵颜色浅淡,翡翠鸟的巢穴空了,落下的羽毛显得奇特。 春榜上记录着几位深得门下客,乐章多取自集中的诗篇。 一生中的德行和义理在人间被传颂,死后何须再立碑来纪念。

注释

  • 八角红亭:八角形的红色亭子,形容亭子的形状和颜色。
  • 荫绿池:在绿池边投下阴影。
  • 一朝青草:一夜之间长出的青草。
  • 盖遗基:覆盖了旧时的基石。
  • 蔷薇藤老:蔷薇的藤蔓已经老去。
  • 开花浅:开出的花朵颜色浅淡。
  • 翡翠巢空:翡翠鸟的巢穴空了。
  • 落羽奇:落下的羽毛显得奇特。
  • 春榜:科举考试的榜单。
  • 几深门下客:几位深得门下客。
  • 乐章多取集中诗:乐章多取自集中的诗篇。
  • 平生德义:一生中的德行和义理。
  • 人间诵:在人间被传颂。
  • 身后何劳更立碑:死后何须再立碑来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徐夤经过已故翰林杨左丞的池亭时所作,表达了对杨左丞的怀念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杨左丞池亭的描写,展现了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八角红亭荫绿池”描绘了池亭的静谧美景,而“一朝青草盖遗基”则暗示了人事的更迭和岁月的无情。后两句通过对蔷薇和翡翠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最后两句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杨左丞德行的赞颂,认为其德行足以被后人传颂,无需立碑纪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德行传承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角红亭荫绿池:描绘了池亭的形状和位置,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一朝青草盖遗基:通过青草覆盖遗基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3. 蔷薇藤老开花浅:蔷薇藤老去,开出的花朵颜色浅淡,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4. 翡翠巢空落羽奇:翡翠鸟的巢穴空了,落下的羽毛显得奇特,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5. 春榜几深门下客:春榜上记录着几位深得门下客,暗示了杨左丞的门下人才辈出。
  6. 乐章多取集中诗:乐章多取自集中的诗篇,表达了杨左丞的诗作被广泛传颂。
  7. 平生德义人间诵:一生中的德行和义理在人间被传颂,强调了杨左丞的德行。
  8. 身后何劳更立碑:死后何须再立碑来纪念,表达了诗人对杨左丞德行的赞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八角红亭”比喻亭子的形状,“青草盖遗基”比喻时光流逝。
  • 拟人:如“蔷薇藤老”拟人化地描述了蔷薇的老去。
  • 对仗:如“春榜几深门下客,乐章多取集中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杨左丞池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杨左丞德行的赞颂。诗人认为,杨左丞的德行足以被后人传颂,无需立碑纪念,强调了德行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八角红亭:象征着池亭的静谧和美丽。
  • 青草盖遗基: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
  • 蔷薇藤老: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 翡翠巢空:象征着人事的更迭。
  • 春榜:象征着科举考试的荣耀。
  • 乐章:象征着诗作的传颂。
  • 平生德义:象征着德行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八角红亭荫绿池”描绘了什么? A. 池亭的形状和位置 B. 时光流逝 C. 人事变迁 D. 科举考试

  2. “一朝青草盖遗基”表达了什么? A. 池亭的静谧 B. 时光流逝 C. 人事变迁 D. 科举考试

  3. “平生德义人间诵”强调了什么? A. 池亭的静谧 B. 时光流逝 C. 人事变迁 D. 德行的传承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鹿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夤《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但徐夤的诗更多地强调了德行的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夤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夤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