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
时间: 2025-01-26 03:1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神子
作者:刘基 〔元代〕
西风吹树簟凉初,露如珠,月如梳。
鸿雁无情,不带半行书。
谩倚阑干成小立,人老也,倩谁扶。
中庭梧叶待霜疏,有栖乌,夜相呼。
门外一池寒水,落芙蕖。
为问闲愁还几许,多似草,不胜锄。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来,树上的竹席已经开始感到凉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光如梳子般柔和。
鸿雁无情地飞去,连一行书信都不带。
我倚着栏杆小立,心中感叹,自己已经老了,谁来扶我呢?
院子中的梧桐叶待霜而落,有只乌鸦在夜里相呼。
门外一池寒水,荷花已经凋零。
我问闲愁还有多少,愁苦如同野草,根本无法铲除。
注释
- 簟:竹席。
- 如珠:形容露水晶莹透亮。
- 如梳:形容月光柔和如梳子。
- 鸿雁:大雁,古时常用作送信的象征。
- 倩:请。
- 扶:支持、帮助。
-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 霜疏:霜落后,叶子稀疏。
- 栖乌:栖息的乌鸦。
- 芙蕖:荷花的别称。
- 闲愁:无所事事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天池,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参与了推翻元朝的斗争,后辅佐建立明朝。刘基的诗词风格多以豪放、沉郁见长,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江神子》作于元末,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诗人在此背景下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情感孤独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孤寂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江神子》是一首抒情的词,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孤独境遇的深切思考。首句“西风吹树簟凉初”通过描绘秋风、竹席的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露如珠,月如梳”则通过美丽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然而这种宁静却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鸿雁无情,不带半行书”一句,鸿雁象征着远方的思念,然而它的无情却让人倍感失落。诗人在栏杆上小立,既是对人生无奈的感叹,也是对老去的无声哀伤。整首词通过写景抒情,表现出对孤独、时间流逝的感悟。
最后两句“闲愁还几许,多似草,不胜锄”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烦恼之多,如同野草般难以铲除。这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普遍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吹树簟凉初:描绘秋天的到来,树上的竹席已经感到凉意,暗示时光流逝。
- 露如珠,月如梳:通过美丽的意象,展现夜晚的静谧与优雅。
- 鸿雁无情,不带半行书:鸿雁本是传递情意的使者,此处却无情地飞去,象征着失去的联系。
- 谩倚阑干成小立:倚靠在栏杆上小立,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姿态。
- 人老也,倩谁扶:自感年老,失去了依靠,增添了孤独感。
- 中庭梧叶待霜疏:描绘秋天梧桐树叶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落。
- 有栖乌,夜相呼:夜晚乌鸦在呼唤,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门外一池寒水,落芙蕖:寒水与凋零的荷花,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失落。
- 为问闲愁还几许:自问闲愁有多少,表达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 多似草,不胜锄:闲愁如野草般难以根除,表现出深沉的抑郁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露如珠,月如梳”使用比喻突出自然的美。
- 拟人:鸿雁被描绘为“无情”,赋予其人性特征。
- 对仗:“多似草,不胜锄”,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孤独的深刻反思,借助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时间的流逝。
- 露珠:象征纯洁、美好,映衬内心的孤独。
- 鸿雁:象征远方和失去的联系。
- 梧叶:暗示生命的衰败与无常。
- 寒水:象征冷清与孤独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苏轼 -
“露如珠”中的“珠”主要用来形容: A. 露水的清澈
B. 露水的形状
C. 露水的数量
D. 露水的颜色 -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什么? A. 爱情
B. 友情
C. 失去的联系
D. 归乡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刘基《江神子》与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词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刘基更侧重于自然与孤独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抒发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
- 《刘基与元代文人》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