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下》
时间: 2025-01-11 06:14: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下
司空图 〔唐代〕
箨冠新带步池塘,
逸韵偏宜夏景长。
扶起绿荷承早露,
惊回白鸟入残阳。
久无书去干时贵,
时有僧来自故乡。
不用名山访真诀,
退休便是养生方。
白话文翻译:
在池塘边,我戴着新的冠带,悠然自得地走着,
这样的逸趣特别适合夏日的长景。
我扶起绿荷,承载着清晨的露水,
一只白鸟被惊动,飞回夕阳的余晖中。
我很久没有书信来往,这段时间显得很珍贵,
偶尔有僧人从故乡来访。
我不需要去名山大川寻觅真理,
退休在此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注释:
- 箨冠:指用竹叶或草叶编制的帽子,常用于夏季。
- 逸韵:指悠然自得的情趣。
- 绿荷:指池塘里的荷花,象征清新和生机。
- 承早露:承载着清晨的露水,形容荷叶的清新。
- 惊回白鸟:白鸟因惊动而飞回的情景。
- 干时贵:指时间的珍贵,尤其是久未联系。
- 真诀:指修道的方法。
- 养生方:指养生的方式,强调一种随和的生活态度。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名山”与“真诀”,可以联想到道教文化中对修行的追求。古代士人常常追求名山大川的隐逸生活,希望在自然中寻得真理与灵感。而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这种追求的超脱,认为退休在此,享受简单的生活也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图,唐代著名诗人和画家,曾任职于朝廷,但他对官场生活并不热衷,常常选择隐居。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的时光,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诗歌鉴赏:
《华下》是一首描写夏日池塘风景的诗,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通过“箨冠新带”描绘了诗人的悠然自得,展现了他在夏日长景中的闲适与惬意。诗的中段通过“扶起绿荷承早露”与“惊回白鸟入残阳”展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生机,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人在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人世纷扰的超脱,提到“久无书去干时贵”,反映了他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珍惜,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繁杂的淡漠。最后一句“不用名山访真诀,退休便是养生方”更是点明了主题,诗人认为退休生活就是一种养生的方式,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自得。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传达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箨冠新带步池塘”:描绘了诗人穿戴新装走在池塘边,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形象。
- “逸韵偏宜夏景长”:强调夏天的景色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得益彰。
- “扶起绿荷承早露”: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荷叶上的露水也是清新之象。
- “惊回白鸟入残阳”:描绘出一种恬静而又生动的场景,展示自然中生物的灵动。
- “久无书去干时贵”: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生活的忙碌。
- “时有僧来自故乡”: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偶尔的交流带来的情感慰藉。
- “不用名山访真诀”: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和寻求真理的超然态度。
- “退休便是养生方”: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简单的生活即是最佳的养生之道。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扶起绿荷承早露”,形象地表达了荷叶的美与清新。
- 拟人:如“惊回白鸟”,赋予白鸟以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使得语言更为优美。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隐逸生活的价值,提倡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空间。
- 绿荷:代表生机与清新,常与夏天的意象结合。
- 白鸟:象征自由与灵动,传达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残阳:常引发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哲思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箨冠”指的是什么?
- A. 帽子
- B. 衣服
- C. 鞋子
- D. 饰品
-
诗人认为退休生活是:
- A. 寂寞无聊
- B. 养生的方式
- C. 无所事事
- D. 寻求真理
-
诗中提到的“白鸟”是象征什么?
- A. 宁静
- B. 自由
- C. 压力
- D. 忧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国事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王维《鹿柴》:与《华下》相似的隐逸主题,但更强调山水的静谧与心灵的空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空图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