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别怨》

时间: 2025-01-11 20:03:41

霜秋自断魂,楚调怨离分。

魄散瑶台月,心随巫峡云。

蛾眉谁共画,凤曲不同闻。

莫似湘妃泪,斑斑点翠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秋别怨 卢仝 〔唐代〕 霜秋自断魂,楚调怨离分。 魄散瑶台月,心随巫峡云。 蛾眉谁共画,凤曲不同闻。 莫似湘妃泪,斑斑点翠裙。

白话文翻译:

在霜降的秋天,我独自断肠,楚地的曲调充满了离别的哀怨。 我的魂魄仿佛随瑶台的月光散去,我的心随着巫峡的云飘荡。 有谁与我一同描绘这美丽的蛾眉,凤曲虽美,却无人共赏。 不要像湘妃那样流泪,泪痕斑斑地点缀在翠绿的裙上。

注释:

  • 霜秋:指深秋时节,霜降之时。
  • 断魂:形容极度悲伤。
  • 楚调:楚地的音乐,这里指悲伤的曲调。
  • 魄散:魂魄散去,形容极度悲伤。
  • 瑶台月:瑶台上的月亮,指美丽的景象。
  • 巫峡云:巫峡的云,象征着飘渺不定。
  • 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
  • 凤曲:指美妙的音乐。
  • 湘妃泪:湘妃的泪,传说中湘妃因思念舜帝而泪流满面,泪痕留在竹子上形成斑点。

典故解析:

  • 湘妃泪:出自《列女传》,湘妃是舜帝的妃子,因舜帝去世而悲痛欲绝,泪流满面,泪痕留在竹子上形成斑点,称为“湘妃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仝,唐代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孤独和离别之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秋的霜降为背景,通过“断魂”、“怨离分”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悲伤和离别之痛。诗中“魄散瑶台月,心随巫峡云”运用了美丽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蛾眉谁共画,凤曲不同闻”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苦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秋自断魂,楚调怨离分。”:诗人以深秋的霜降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极度悲伤和离别之痛。
  2. “魄散瑶台月,心随巫峡云。”:通过“魄散”和“心随”两个动作,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蛾眉谁共画,凤曲不同闻。”: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苦闷,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哀怨。
  4. “莫似湘妃泪,斑斑点翠裙。”:以湘妃的泪为比喻,表达了诗人不愿像湘妃那样悲痛,希望自己的悲伤能够得到缓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魄散瑶台月”,将诗人的魂魄比作瑶台上的月光,形象生动。
  • 拟人:如“心随巫峡云”,将心拟人化,使之能够随云飘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蛾眉谁共画,凤曲不同闻”,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深秋时节的孤独和离别之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秋:深秋时节,霜降之时,象征着凄凉和悲伤。
  • 瑶台月:瑶台上的月亮,象征着美丽和遥远。
  • 巫峡云:巫峡的云,象征着飘渺不定和无法捉摸。
  • 蛾眉:美丽的眉毛,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温柔。
  • 湘妃泪:湘妃的泪,象征着悲伤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霜秋”指的是什么时节? A. 初秋 B. 深秋 C. 初冬 D. 深冬
  2. “魄散瑶台月”中的“魄散”是什么意思? A. 魂魄散去 B. 月光散去 C. 魂魄凝聚 D. 月光凝聚
  3. “蛾眉谁共画”中的“蛾眉”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眉毛 B. 美丽的女子 C. 美丽的风景 D. 美丽的音乐
  4. “莫似湘妃泪”中的“湘妃泪”出自哪个典故? A. 《列女传》 B. 《史记》 C. 《汉书》 D. 《后汉书》

答案:

  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卢仝《感秋别怨》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但卢仝的诗更加深沉和哀怨,而李白的诗则更加清新和自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卢仝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多首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可以作为了解唐代诗歌的入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