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陌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15:48

莺声满御堤,堤柳拂丝齐。

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

珂珮逐鸣驺,王孙结伴游。

金丸落飞鸟,乘兴醉青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陌二首
作者: 顾况

莺声满御堤,堤柳拂丝齐。
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
珂珮逐鸣驺,王孙结伴游。
金丸落飞鸟,乘兴醉青楼。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莺鸟在御堤上鸣叫,堤岸上的柳树轻轻拂动着丝般的枝条。微风送来了盛开的花瓣,香艳的花朵映衬着马蹄的轻快。佩饰在马上的鸣驺声中,王孙们伴着游玩。金色的丸子落下,飞鸟在空中翱翔,乘兴而来,醉卧于青楼。

注释:

  •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象征春天的到来。
  • 御堤:指的是皇帝的堤岸,表明场所的高贵。
  • 堤柳:堤岸旁的柳树,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柔美。
  • 名花:指的是著名的花卉,表现春天的繁华。
  • 珂珮:一种佩饰,古代人常用来装饰衣物,象征高贵。
  • 鸣驺:马的叫声,表示马的活力。
  • 王孙:指的是王族子弟,常常游玩于此。
  • 金丸:金色的圆物,可能象征着欢快的心情。
  • 青楼:指的是妓院,常常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流畅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华之时,诗人以洛阳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繁盛景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与闲适状态。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洛阳,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首联“莺声满御堤,堤柳拂丝齐”以莺鸣和柳拂描绘出春天的气息,生动而优雅。紧接着,诗人通过“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将花瓣随风飘落的场景与马蹄声相交织,创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既有春日的生机,也有游玩的欢愉。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珂珮逐鸣驺”则展示了高贵的王孙们在马背上游玩,佩饰的音乐与马鸣交响,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而最后一句“金丸落飞鸟,乘兴醉青楼”则以金色的圆物与飞鸟的自由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醉卧青楼的情景又带有一丝醉意与奢华,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享乐的春日世界。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色到人间游乐,情感由静到动,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活的乐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声满御堤:春天莺鸟的鸣叫声充满了皇家的堤岸,表明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气氛。
  • 堤柳拂丝齐:柳树的柔枝轻拂,象征着春日的温柔和美丽。
  • 风送名花落:微风中,名花花瓣飘落,体现出春景的短暂与美丽。
  • 香红衬马蹄:花香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生动的画面。
  • 珂珮逐鸣驺:佩饰声与马叫声交织,展现出王孙们的欢乐与高贵。
  • 王孙结伴游:王孙们相伴游玩,体现了社交的乐趣。
  • 金丸落飞鸟:金色的物品如同飞鸟般自由,象征着富贵与欢快的生活。
  • 乘兴醉青楼:在兴致高涨之下,酩酊大醉于青楼,表达了对欢愉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如“莺声满御堤”和“堤柳拂丝齐”展示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 拟人:柳树和花瓣如同有生命一般,与人们的活动相交融。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欢乐。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洛阳景色和王孙们的游乐,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活乐趣的热爱。它不仅展现了唐代繁华的社会景象,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活力。
  • :柔美与温柔的象征,代表春天的气息。
  • :美丽与短暂,体现自然的变化。
  • :象征自由与高贵的生活方式。
  • 青楼:代表社交与风流,反映人们的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御堤”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皇帝的堤岸
    • B. 民间的河边
    • C. 山上的小径
  2. “金丸落飞鸟”中的“金丸”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欢乐
    • C. 自由
  3. 诗中哪个字词表示了春天的到来?

    • A. 冬
    • B. 莺
    • C. 雪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顾况的《洛阳陌》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中的生机,但顾况侧重于春日的繁华与人文活动,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首诗共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情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