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
时间: 2025-01-10 18:48: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剑门关的险峻和壮丽。天设险阻,剑门在天下显得格外雄壮。连绵的山脉环抱西南,石壁的形状皆向北倾斜。两侧的崖壁高耸如城墙,似乎在描绘城郭的样子。即使一人面临关口,也无惧百万敌军的逼近。珠玉在中原流转,岷山的气氛令人感到凄凉。三皇五帝之时,鸡犬相安,国泰民安。如今的帝王却远离柔和之道,贡品之路已然失去。时至今日,英雄豪杰依然高视阔步,仿佛能看到霸王的气象。吞并与割据,双方势力都不肯相让。我将把真正的罪过归于宰相,意欲铲除重重山峦。但我恐怕此事只是偶然,站在风中默默惆怅。
注释
- 剑门:指剑门关,位于四川,是著名的险要关口。
- 惟天有设险:只有上天设下的险要之地。
- 一夫怒临关:指一位勇士面对关口。
- 百万未可傍:即使是百万大军也无法靠近。
- 珠玉走中原:珠玉象征财富流入中原地区。
- 三皇五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和平盛世。
- 后王尚柔远:后来的帝王依然偏向柔和的治理。
- 高视见霸王:英雄们仰望着强大的霸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动荡和民生困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剑门》创作于杜甫流亡时期,诗人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剑门关的险峻地势象征着国家的危机和英雄的渴望,诗中蕴含着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剑门》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杜甫通过描绘剑门的险峻和壮丽,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惟天有设险”引入,展示了自然的雄伟和历史的沉重。接着,通过对剑门关的描写,展现了这一战略要地的险要与壮观,表现出诗人对战乱时局的关注。
诗中提到“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展现了英雄气概,虽然身处危机,却不惧强敌,反映了杜甫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与敬仰。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提到“三皇五帝”的安定与“后王尚柔远”的无力,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失望。
最后,杜甫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忧虑与惆怅,尽管有铲除重重阻碍的决心,但仍感到无能为力,只有默默感叹。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英雄气概的追求,展现出杜甫深厚的历史感知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惟天有设险:强调自然的险峻。
- 剑门天下壮:剑门关的雄伟气势。
-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地理环境的描绘。
- 两崖崇墉倚:崖壁如城墙般高耸。
- 一夫怒临关:勇者面对危机。
- 百万未可傍:英雄无畏强敌。
- 珠玉走中原:财富象征。
- 岷峨气凄怆:自然环境的感情渲染。
- 三皇五帝前:古代和平盛世的对比。
- 鸡犬各相放:象征安定的生活。
- 后王尚柔远:对后王治理的失望。
- 至今英雄人:对英雄的赞美。
- 并吞与割据:权力斗争的现实。
- 吾将罪真宰:指责权臣。
- 意欲铲叠嶂:有志于消除阻碍。
- 恐此复偶然:对未来的忧虑。
- 临风默惆怅:最后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自然环境与英雄气概结合,深化情感。
- 排比:通过多组句式增强诗歌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理想的冲突,体现出诗人的悲悯情怀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门:象征险阻与挑战。
- 英雄:代表了力量与勇气。
- 珠玉:象征财富流转。
- 三皇五帝:象征古代的安定与美好。
- 岷峨: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剑门关位于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河北
- C. 湖南
- D. 陕西
-
杜甫在诗中表现了对哪个历史时期的向往?
- A. 三国
- B. 三皇五帝
- C. 隋唐
- D. 五代十国
-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与勇敢
- B. 恐惧与无奈
- C. 绝望与悲伤
- D. 迷茫与困惑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蜀道难》:同样描绘了险峻的自然环境与英雄气概。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体现了壮丽的自然与历史的沧桑。
诗词对比
- 杜甫《剑门》与李白《蜀道难》:两诗均描绘山川险峻,但杜甫更多表现历史的沉重与无奈,而李白则展现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集》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