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
时间: 2025-01-27 03:50: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 段成己 〔金朝〕
百年光景霎时间。镜中看。鬓成斑。历遍人间,万事不如闲。断送余生消底物,兰可佩,菊堪餐。功名场上税征鞍。退时难。处时安。生怕红尘,一点污儒冠。便笔凭归来嗟已晚,那更待,买青山。
白话文翻译:
百年的光景转眼即逝。在镜中看到,鬓发已斑白。经历了人间的一切,发现所有的事情都不如闲适自在。断送余生的消遣之物,兰花可以佩戴,菊花可以食用。在功名场上,征战的马鞍上纳税。退隐时困难重重。在安逸时,却担心红尘中的一丝污秽玷污了儒者的冠冕。于是提笔归来,叹息已晚,更不用说等待,去买青山隐居。
注释:
- 百年光景:指人的一生。
- 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 鬓成斑:鬓发变白,指年老。
- 万事不如闲:认为世间万事都不如闲适自在重要。
- 兰可佩,菊堪餐:兰花可以佩戴,菊花可以食用,比喻高洁的生活态度。
- 功名场上:指追求功名利禄的场合。
- 税征鞍:指在征战的过程中纳税,比喻辛苦和负担。
- 生怕:非常担心。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
- 儒冠:儒者的帽子,代指儒者的身份和尊严。
- 便笔凭归来:指诗人决定归隐,不再追求功名。
- 嗟已晚:叹息已经太晚。
- 买青山:指隐居山林,过清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己,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段成己在季春五日有感而作,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慨,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红尘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短暂和功名虚幻的深刻认识,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百年光景霎时间”一句,直接点出了人生的短暂,而“镜中看。鬓成斑”则进一步以自我形象的衰老来强调时间的流逝。诗人认为“万事不如闲”,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诗中的“兰可佩,菊堪餐”用高洁的植物来象征诗人追求的高洁生活。最后,诗人决定“便笔凭归来”,放弃功名,归隐山林,表达了对红尘的彻底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年光景霎时间”: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 “镜中看。鬓成斑”:通过镜中自画像,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个人的衰老。
- “历遍人间,万事不如闲”: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断送余生消底物,兰可佩,菊堪餐”:用高洁的植物来象征诗人追求的高洁生活。
- “功名场上税征鞍”:比喻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承受的辛苦和负担。
- “退时难。处时安”:表达了退隐的困难和安逸时的担忧。
- “生怕红尘,一点污儒冠”:担心世俗的纷扰玷污了儒者的尊严。
- “便笔凭归来嗟已晚,那更待,买青山”:决定归隐,叹息已晚,更不用说等待,去买青山隐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可佩,菊堪餐”用高洁的植物来比喻高洁的生活。
- 对仗:如“百年光景霎时间”与“镜中看。鬓成斑”形成时间与形象的对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短暂和功名虚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红尘的厌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百年光景、镜中、鬓成斑、兰、菊、功名场、红尘、儒冠、青山。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兰和菊象征高洁,功名场象征世俗的追求,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儒冠象征儒者的尊严,青山象征隐居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百年光景霎时间”表达了什么? A. 人生的漫长 B. 人生的短暂 C. 时间的静止 D. 时间的流逝
- “兰可佩,菊堪餐”中的“兰”和“菊”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平凡 D. 奢华
- 诗人最终决定做什么? A. 继续追求功名 B. 归隐山林 C. 游历四方 D. 写作诗歌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和对世俗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段成己的《江城子》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归隐的愿望,但段成己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功名的厌倦和对时间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金代文学史》
- 《段成己诗集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