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

时间: 2025-04-28 03:22:47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白话文翻译:

穆满曾经在这世外游玩,六龙在这里暂时停留。
而魂魄归来却没有任何迹象,青烟消散,血埋在草中,满是忧愁。
香车仍返回长乐殿,晨钟依然从景阳楼响起。
甘泉再也无法重见,谁说文成只是故人的侯爵。

注释:

  • 穆满: 指的是唐代的穆皇后,文成皇后的名字。
  • 六龙: 这里指的是六匹龙,象征着帝王的威仪,可能是指当时皇帝的车驾。
  • 返魂: 指灵魂的归来。
  • 青烟: 代指香火或祭奠的烟雾。
  • 长乐殿: 这是唐代皇宫中的一处殿宇,象征着权力和荣华。
  • 景阳楼: 古代著名的楼台,位于长安,常用来作为风景名胜的象征。
  • 甘泉: 指甘泉宫,是唐代皇帝的一个宫殿,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唐代著名诗人、词人,字飞卿,号褒溪,曾任翰林学士。他的诗词多描写风景和人情,擅长五律和七律,词风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马嵬驿》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后,诗人借马嵬驿的场景表达对历史的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主要反映了文成皇后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已逝之人的哀悼以及对权力、爱情与失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马嵬驿》是一首典雅而又富有情感的诗。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对文成皇后的怀念,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开头两句“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描绘了一个昔日的繁华景象,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唤起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接下来的“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则转向了对生死与离别的悲痛,青烟象征着灵魂的消散,而“埋血”则隐喻着历史的悲剧,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悟。最后两句“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则是对文成皇后命运的深切反思,表达了对她的伤感和对历史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日辉煌的怀念,融汇了个人与历史、爱情与权力的复杂关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穆满曾为物外游: 描述穆满的身世,暗示她曾经身处于繁华的外界。
  2. 六龙经此暂淹留: 形容六匹龙的车驾在此停留,象征着一时的权力与荣耀。
  3. 返魂无验青烟灭: 灵魂归来却无迹可寻,青烟消散象征着逝去的岁月与无法挽回的命运。
  4. 埋血空生碧草愁: 以“埋血”暗示历史的悲剧,草愁则表达对逝去生命的惋惜。
  5. 香辇却归长乐殿: 香车的归去,象征着权势的回归与失去的连接。
  6. 晓钟还下景阳楼: 早晨的钟声依旧响起,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现实。
  7. 甘泉不复重相见: 甘泉宫的重逢已无可能,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8. 谁道文成是故侯: 对文成皇后身份的揣测,暗示对她命运的无可奈何。

修辞手法:

  • 比喻: “青烟灭”与“埋血”都运用了比喻,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 “晓钟还下”让时间具有了人的属性,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富有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文成皇后为线索,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历史的悲剧,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繁华的缅怀与对逝去生命的哀伤。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出对权力与爱情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烟: 象征灵魂、祭奠,暗示离别与哀思。
  • 碧草: 代表生命与生机,同时也承载着忧伤与怀念。
  • 香辇: 代表权力与荣耀,象征过去的繁华。
  • 甘泉: 象征着美好记忆与无法重现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马嵬驿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历史悲剧与个人命运
    • C. 爱情故事
    • D. 社会风俗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六龙”象征了__

  3. 判断题: 诗中“甘泉”指代的是一个宫殿。 (对/错)

答案:

  1. B
  2. 权力与荣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温庭筠的《马嵬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涉及到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然而《琵琶行》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马嵬驿》则更加关注历史的悲剧与权力的流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