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前王使君在泽潞居》
时间: 2025-01-10 18:59:0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闻前王使君在泽潞居
作者: 贯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为善无近名,窃名者得声不如心,诚哉是言也。使君圣朝瑞,乾符初刺婺。德变人性灵,笔变人风土。烟霞与虫鸟,和气将美雨。千里与万里,各各来相附。信哉有良吏,玄谶应百数。古人古人自古人,今日又见民歌六七袴不幸大寇崩腾来,孤城势孤固难锢。攀辕既不及,旌旆冲风露。大驾已西幸,飘零何处去。婺人空悲哀,对生祠泣沾莓苔。忽闻暂寄河之北,兵强四面无尘埃。唯祝銮舆早归来,用此咎繇仲虺才。使四野雾廓,八纮镜开。皇天无亲,长与善邻,宜哉宜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善政的赞美和对名声的看淡,认为真正的声音来自内心。诗中提到使君的德行改变了人们的性情与风俗,描绘了自然美景与和谐气候。诗人感慨千里之外的人们也为此而相聚,赞美了良吏的存在。然后,诗人提到历史的悲剧,孤城难以坚守,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最后,诗人希望使君能够早日返回,带来安宁,强调善政的重要性。
注释:
- 窃名者:窃取名声的人,指那些追求虚名而不重实际的人。
- 圣朝瑞:指明君的好政,象征着国家的祥瑞。
- 德变人性灵:德行能够改变人的性情与灵魂。
- 良吏:优秀的官吏,指那些清正廉洁,能为民所信赖的人。
- 孤城势孤固难锢:指在战乱中,孤立无援的城市难以守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912年),字子默,号逸叟,唐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时期,正值战乱频繁之际,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虑,表达对良政的期望。
诗歌鉴赏:
贯休的《闻前王使君在泽潞居》是一首充满对政事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使君的赞美,表达了对良好政绩的向往。诗的开头即强调“为善无近名”,让人意识到真正的德行与名声并不一定成正比。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结合,表现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随后的转折则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诗人以“孤城势孤固难锢”来传达对战乱无助的深切感受。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性善良的信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为善无近名”:强调善行不需要靠近名声来证明其价值。
- “窃名者得声不如心”:借用他人名声的人,其内心的道德却不如真正的善行。
- “使君圣朝瑞,乾符初刺婺”:赞美使君的德行和国家的祥瑞。
- “德变人性灵,笔变人风土”:德行的改变能影响人的性情与风俗。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烟霞与虫鸟”来描绘自然的美好,暗示和谐的社会。
- 对仗:在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良政的赞美与对战乱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美好未来的渴望,强调了德行与政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烟霞: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虫鸟:代表生机与自然的声音。
- 孤城:象征孤立无援的处境,暗示社会动荡。
- 銮舆:象征权力与国家的安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下列哪句表达了对善行的看重?
- A. 窃名者得声不如心
- B. 古人古人自古人
- C. 大驾已西幸
- 诗中提到的“孤城”象征什么?
- A. 美好生活
- B. 孤立无援的处境
- C. 自然和谐
- 下列哪句表达了对善行的看重?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贯休与王维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贯休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