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沙丘城下寄杜甫
作者: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白话文翻译
我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在沙丘城里高卧。
城边有古老的树木,日夕之间传来秋天的声音。
鲁酒喝了也不觉醉,齐国的歌声响起却没有情感。
思念你就像浩浩荡荡的汶水,寄托我的南行征途。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卧”:高高地躺着,形容安闲的状态。
- “沙丘城”:指的是一座在沙丘上的城,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 “鲁酒”:指鲁地(今山东)生产的酒,象征着友情和亲切的饮酒文化。
- “齐歌”:指齐地(今山东)所唱的歌曲,代表着北方的音乐文化。
- “汶水”:汶河,流经今山东,是李白思念朋友时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情感的深远和流动。
典故解析:
- “思君若汶水”:汶河水流浩荡,李白用其比喻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情感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一生游历四方,性格豪放,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与杜甫的朋友关系深厚之时,表面上写的是在沙丘城的闲适生活,实际上却蕴含着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故乡的依恋,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歌鉴赏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与友谊的诗,李白在诗中通过描写沙丘城的自然环境和自己的闲适状态,表现出一种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开头两句“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自问自答,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迷茫的情感。他在沙丘城中高卧,仿佛在享受宁静的生活,但内心却充满了对人生的疑惑。
接下来的两句“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古树与秋声的结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李白用“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表达了对酒与歌的无奈与失落,虽然鲁酒美味,齐歌动听,但都无法真正打动他内心的情感。
最后一句“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将思念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汶水浩荡,象征着他对杜甫的深情厚谊,表达出即使身在异地,情感依然绵延不断。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李白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自问自答,表达了李白在沙丘城的无所事事和闲适状态。
-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描绘城边的古树与秋天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表达对酒的无奈和对歌的冷漠,似乎一切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将思念化作汶水,象征情感的深远而流动,寄托在即将到来的南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汶水,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古树、秋声、汶水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展开,李白在闲适的状态下,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丘城:象征孤独与思索的空间。
- 古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沉淀。
- 秋声:传达了离愁与思念的情感。
- 鲁酒:代表着友情与团聚的象征。
- 汶水:象征着深情与思念的浩荡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鲁酒”是指哪个地区的酒? A. 齐地
B. 鲁地
C. 楚地
D. 晋地 -
“思君若汶水”中的“汶水”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思念
C. 快乐
D. 乡愁 -
诗中“高卧沙丘城”表现了李白怎样的生活状态? A. 忙碌
B. 无奈
C. 安闲
D. 忧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更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涉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忧虑。两者都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情感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