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

时间: 2025-01-25 22:31:25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白话文翻译:

客人从南海而来,给我留下了一颗泉水中的珍珠。
珍珠中有个隐秘的字,但我想辨认却无法成书。
我将它封存于箱笥中,等待公家的需要。
打开一看,变成了鲜血,哀叹如今的征税真是无穷无尽!

注释:

  • 南溟:指南海,古人认为海的深处为“溟”,常用来指代遥远的地方。
  • 泉客珠:泉水中的珍珠,象征珍贵之物,可能隐喻诗人被赋予的使命或责任。
  • 隐字:指珍珠中隐藏的字,可能象征着难以言说的真理或心声。
  • 缄之箧笥:将其封存于箱笥中,表示珍重或无奈的保留。
  • 化为血:打开后变成鲜血,象征着痛苦与牺牲,暗指对现实的无奈与绝望。
  • 征敛无:指征税不断,社会动荡,暗示诗人对于时局的哀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以现实主义著称,深入描绘了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客从》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众疾苦。诗人通过描写珍珠与鲜血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国家穷困的无奈与哀伤。

诗歌鉴赏:

《客从》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杜甫对现实的深刻关切。开篇以“客从南溟来”引入,仿佛是命运的召唤,接着描述了珍珠的来临,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然而,随着“珠中有隐字”的出现,诗人意识到这种美好不是简单的物质享受,而是隐藏着难以解读的忧虑与责任。

“缄之箧笥久”反映了诗人对待珍贵事物的珍惜与无奈,他将这颗珍珠视作希望,却又不得不将其封存,等待有需要的人来取用。这种状态正如当时的社会,充满了不安与期盼,然而“开视化为血”的突转,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情。鲜血的象征意味着牺牲、痛苦与无奈,映射出当时人民的疾苦与国家的困境。

全诗在情感上从期待与珍惜转向失望与哀伤,展示了杜甫对社会现状的敏感与思考,传达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从南溟来:引入外来的客人,隐喻消息或命运的到来。
  2. 遗我泉客珠:珍珠的馈赠,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事物。
  3. 珠中有隐字:暗示着这些美好事物中隐藏着不易察觉的真相。
  4. 欲辨不成书: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现实的无力与困惑。
  5. 缄之箧笥久:对珍贵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6. 以俟公家须:等待国家或他人的需要,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
  7. 开视化为血: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痛苦,鲜血象征着牺牲。
  8. 哀今征敛无:感叹国家的征税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展示了诗歌的平衡美。
  • 隐喻:珍珠与鲜血的对比,含义深刻,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 象征:鲜血象征着人民的痛苦与牺牲,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珍珠的馈赠与鲜血的揭示,表现了杜甫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与忧虑,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哀叹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溟:象征遥远与未知,代表着命运的不可预测。
  • 泉客珠:象征珍贵与希望,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隐字:象征深藏的真理与隐秘,表达了复杂的现实。
  • 鲜血:象征痛苦与牺牲,体现了社会的动乱与人民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客从南溟来”中的“南溟”指的是哪里?

    • A. 北海
    • B. 南海
    • C. 东海
    • D. 西海
  2. 诗中“珠中有隐字”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珍珠很美
    • B. 珍珠中藏有难以理解的真理
    • C. 珍珠很普通
    • D. 珍珠会发光
  3. 诗人将珍珠封存的原因是什么?

    • A. 因为不喜欢
    • B. 因为珍惜与等待公家的需要
    • C. 因为失去
    • D. 因为不需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与情感。
  • 《兵车行》:通过描写兵役对家庭的影响,展现战争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 白居易《卖炭翁》:同样关注社会底层,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怀与同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评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