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栖白上人》

时间: 2025-01-26 06:08:18

今古递相送,几时无逝波。

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

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

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吊栖白上人
作者: 张乔 〔唐代〕

今古递相送,几时无逝波。
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
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
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古今事物交替相送,多少时光在逝去的波涛中消逝。虽然诗篇的名声能够长存,但人世间的真理又如何呢?内殿中留下了真实的影像,而空荡的房间里却落满了贝壳。从此我不愿再经过那高耸的塔寺,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懒惰。

注释

  • 今古:指现在和古代。
  • 递相送:相互交替,送别。
  • 逝波:逝去的波涛,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 篇章:指诗文。
  • 名不朽:名声长存,不会消逝。
  • 寂灭:寂静、消亡。
  • 真影:真实的影像。
  • 闲房:空闲的房间。
  • 落贝多:贝壳掉落很多,象征荒凉。
  • 高塔寺:指高耸的寺庙,可能是对某一特定寺庙的指代。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中“篇章名不朽”可以联想到许多古代文人对自身作品长存的追求,以及对于时间的无奈和叹息。诗中表现的惆怅情绪,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普遍心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乔晚年,可能是他对生命与时间的沉思,结合自己经历的感悟,表达了对高塔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开头两句“今古递相送,几时无逝波”,把时间的流动和波涛的消逝结合起来,给人一种动感和流逝感。接下来的“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则引发了对文学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即使诗篇可以流传千古,但人世间的真理和生命的意义却是难以把握的。

“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描绘出一种清幽而又略显荒凉的场景,内殿的真实影像与闲房的贝壳对比,隐喻着光辉与逝去的对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最后一句“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情感复杂,通过对时间的思考,反映出人生的哲学思辨,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古递相送:指代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交替。
  2. 几时无逝波:感叹时间如波涛般不断流逝,难以把握。
  3. 篇章名不朽:尽管文学作品能够长存,但它们是否能揭示人生真理?
  4. 寂灭理如何:对“真理”的追问,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困惑。
  5. 内殿留真影:内殿中留下的影像,象征着过去的真实。
  6. 闲房落贝多:空房间里,贝壳的掉落象征着荒凉与寂寞。
  7. 从兹高塔寺:从今往后不再经过的高塔寺,暗示对往事的回避。
  8. 惆怅懒经过: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去的懒惰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通过“今古”“篇章”“留真影”“落贝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波涛,形象生动。
  • 象征:贝壳象征着过去的荒凉,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时间流逝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通过对高塔寺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无奈,展现出深沉的哲学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今古:时间的流逝,代表历史的交替。
  2. 逝波:象征时间的不可逆转。
  3. 篇章:文学与名声的持久。
  4. 真影:真实的回忆与经历。
  5. 贝壳:象征孤独与荒凉的过去。
  6. 高塔寺:生命中的重要节点,象征怀旧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贝壳”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荒凉与孤独
    C. 美丽
    D. 友情

  2.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围绕____进行思考。

  3. 判断题:诗人对高塔寺的记忆是积极正面的。 (对/错)

答案

  1. B
  2. 时间流逝,人生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同样关注人生无常与思乡之情。
  • 《静夜思》 - 李白: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春望》 - 杜甫与《吊栖白上人》: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但前者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而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哲学思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在面对人生与时间时的共通感受,以及他们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深刻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