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牧的《栽竹》:
本因遮日种,却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劼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是想种竹子来遮住阳光,没想到却像是为溪水而移植。竹影在阳光下摇曳,烟雾和露水中显得愈发清秀。夜晚寒雨萧瑟,只有风声敲打着竹子。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只有在这竹子上挂着尘冠了。
注释
- 本因:本来是因为。
- 遮日:遮挡阳光。
- 却似为溪移:却像是为了溪水而移植。
- 羽林影:竹子影子如羽毛般轻盈。
- 疏疏:稀疏。
- 烟露姿:烟雾和露水中显得清丽的姿态。
- 萧骚:形容寒冷、凄清的样子。
- 劼:轻轻敲打的声音。
- 尘冠:指带着尘土的帽子,象征着对故国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樵夫,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律和七律。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尤其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栽竹》创作于杜牧晚年,正值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逐渐加深时。诗中通过栽竹这一自然景象,寄托对故乡的情感,展现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栽竹》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诗,杜牧通过栽种竹子的过程,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在诗的开头,诗人本是为了遮阳而种竹,然而竹子的生长却似乎与溪水的流动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和谐。这种意象不仅展现了竹子的灵动,也暗示了诗人的人生选择与命运的变化。
随着诗的深入,竹影在阳光下的摇曳,烟雾与露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这使得人们在面对自然时,内心的孤独与思乡的情感愈加明显。寒雨夜晚的萧瑟与晚风的轻声敲打,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最后,诗人以“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收尾,表达了对故土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竹子作为一种象征,既代表着坚韧与生长,又暗含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整首诗情感深刻,意象丰富,展现了杜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本因遮日种:开头直指动机,表明诗人种竹的初衷。
- 却似为溪移:出乎意料的结果,表现竹子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历历羽林影:描绘竹影的清晰,营造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 疏疏烟露姿:形容竹子在烟霭与露水中的清雅姿态。
- 萧骚寒雨夜:寒雨夜晚的孤寂与冷清,暗示内心的孤独。
- 敲劼晚风时:晚风轻轻敲打竹子的声音,增添了诗的动感。
- 故国何年到:表现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归乡的渴望。
- 尘冠挂一枝:象征着人生的沉重和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与溪水相提并论,暗示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拟人:赋予竹子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竹子的生长与流动象征着生命的变化,而诗人对故国的渴望则深刻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清雅,代表诗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 溪: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 烟露:象征朦胧与清新,反映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寒雨:象征孤独与落寞,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栽竹》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
“故国何年到”的意思是?
A. 何时回到故乡
B. 故国已不复存在
C. 归乡的道路遥远
D. 对故国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烟露”象征什么?
A. 幸福
B. 朦胧与清新
C. 失落
D. 哀伤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杜牧的《栽竹》更强调了对故国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心境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杜牧的《栽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