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壬辰天意别,春夏雨冥冥。
云气何时敛,江声未得停。
书生怜白发,壮士喜青萍。
昨夜登西阁,悲笳不忍听。
白话文翻译:
在壬辰年,命运注定要离别,春夏之际,细雨迷蒙。
什么时候云气才能散去,江水的声音依然无法停息。
书生怜惜自己的白发,壮士欢喜于青色的浮萍。
昨夜我登上西阁,听到悲伤的笳声,不忍再听。
注释:
- 壬辰:指的是中国干支历法的一个年份。
- 天意别:天意注定的分别。
- 冥冥:形容阴暗、模糊的状态。
- 云气:指天空的云雾。
- 江声:江水流动的声音。
- 书生:读书人,文人。
- 白发:形容人的衰老。
- 壮士:勇猛的男子。
- 青萍:水面上的浮萍,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西阁:指西边的楼阁。
- 悲笳:悲伤的笳声,一种古代乐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字逸少,号澹庵。王冕以其高洁的品格和杰出的诗才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漫兴十九首》是王冕在元代动荡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诗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王冕以诗歌寄托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命运的探讨。
诗歌鉴赏:
《漫兴十九首 其六》展现了王冕独特的抒情风格与深邃的哲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开头的“壬辰天意别”,引入了命运的无常,而“春夏雨冥冥”则描绘了春夏交替时节的阴郁天气,暗示了人生的离别与无奈。
“云气何时敛,江声未得停”两句,传达出一种对未知未来的焦虑与无奈,江水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无法停息的悲哀。接着,“书生怜白发,壮士喜青萍”两句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书生因年华老去而忧伤,壮士则因浮萍的生机而感到欣慰。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生命不同的理解,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最后的“昨夜登西阁,悲笳不忍听”,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悲笳声中的哀愁让人无法再听,暗示着对人生苦短、离别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交织中,展现了王冕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壬辰天意别:提到特定年份,暗示命运的安排。
- 春夏雨冥冥:描绘阴雨天气,象征忧伤情绪。
- 云气何时敛:表达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 江声未得停:江水声延续,象征着无法停止的悲哀。
- 书生怜白发:书生感慨自己衰老,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壮士喜青萍:壮士看到生命的顽强,表现出对生命的乐观。
- 昨夜登西阁:描绘诗人孤独的身影,暗示思考与感慨。
- 悲笳不忍听:悲笳声令人心痛,传达对人生苦短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气与江声比作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书生怜白发,壮士喜青萍”,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提升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悲伤、对衰老的无奈以及对生命顽强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出对命运的感慨与生命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悲伤与离别。
- 云气:代表不确定性和忧愁。
- 江声:暗示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 白发:象征衰老与对时光的感慨。
- 青萍:象征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 笳声:表现离别与悲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壬辰天意别”中的“壬辰”指的是哪种时间概念? A) 一天
B) 一个月
C) 一年
D) 一季 -
“书生怜白发”中,书生对什么感到怜惜? A) 青春
B) 白发
C) 书本
D) 自己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主题的思考? A) 自然风光
B) 人生离别
C) 战争与和平
D) 友谊与爱情
答案:
- C) 一年
- B) 白发
- B) 人生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情感,但更加直接和简洁。
- 《春望》: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情感更加凝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王冕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