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眺》

时间: 2025-01-10 18:56:40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江临眺
作者: 王维 〔唐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汉江的壮丽景色,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看到楚地和湘水相接,荆州的九条水道交汇。江水奔腾向远方,仿佛流向天地之外,山色在云雾之间时隐时现。远处城市的轮廓浮现在水面上,波涛荡漾,动荡着遥远的天空。襄阳的美好风光和阳光明媚的日子,让我不禁想要留醉于这山水之间,与山中的老翁共饮畅谈。

注释:

  • 楚塞: 指楚地的山水地方。
  • 三湘: 指湘江流域,也代表湖南地区。
  • 荆门: 荆州的重要水道,连接多条河流。
  • 郡邑: 指城镇或县城。
  • 浮前浦: 指水面上浮动的城镇景象。
  • 襄阳: 古代襄阳城,地理位置优越,以美丽的自然风光而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汉江临眺》写于王维游历汉江时,诗人站在高处,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汉江临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相结合的佳作。王维在诗中通过对汉江沿岸的景色描写,展现了中国山水的壮丽与辽阔。开头的“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地理位置的交汇,展现了汉江的水道繁盛。接下来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则通过“江流”和“山色”的对比,表达出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仿佛在诉说着天地的浩渺与人世的渺小。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诗人在襄阳的闲适生活,诗人以“好风日”来赞美襄阳的美好,抒发了他想要留醉于此、享受自然的心情。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塞三湘接:描绘地理格局,楚地和湘水相接,表现出汉江的壮丽。
  2. 荆门九派通:指多条水道汇聚,展现水域的繁荣。
  3. 江流天地外:江水奔流,似乎流向无尽的天地,表现开阔的视野。
  4. 山色有无中:山色时隐时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变化的美感。
  5. 郡邑浮前浦:描述城市与水面相映,体现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6. 波澜动远空:波涛涌动,带动远方的天空,展现自然的生动。
  7. 襄阳好风日:赞美襄阳的美好气候,营造出悠然自得的氛围。
  8. 留醉与山翁:表达与山中老翁共饮的愿望,体现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流淌的生命,表现其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韵律美。
  • 意象:江水、山色、郡邑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出平和、恬淡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江水: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山色: 代表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捉摸。
  • 郡邑浮前浦: 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襄阳: 代表美好与恬静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楚塞三湘接”中的“楚”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湖北
    B. 湖南
    C. 江苏

  2. 诗中提到的“襄阳”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个城市
    C. 一种乐器

  3.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哪些? A. 拟人
    B. 比喻与对仗
    C. 夸张

答案:

  1. A. 湖北
  2. B. 一个城市
  3. B. 比喻与对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 描写的自然景色和王维的《汉江临眺》相似,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奔放与豪情。
  • 《望岳》: 杜甫在其诗中表现出对山川的崇敬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形成与王维的悠然自得的对比。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古典诗词分析书籍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