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房壁》

时间: 2025-01-26 23:23:21

珠林春寂寂,宝地夜沉沉。

玄奥凝神久,禅机入妙深。

参同大块理,窥测至人心。

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寻。

意思解释

题山房壁

原文展示:

珠林春寂寂,宝地夜沉沉。
玄奥凝神久,禅机入妙深。
参同大块理,窥测至人心。
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珠林寂静无声,夜晚的宝地幽暗深沉。
我凝神思索良久,感受到深奥的禅机。
参悟宇宙的道理,窥探至高之人的内心。
要达到那波罗蜜的境界,必须从外物中去追寻。

注释:

  • 珠林:指春天时树木繁茂、珠光闪烁的林地。
  • 波罗蜜:佛教用语,意为“到达彼岸”,象征着解脱与智慧。

典故解析:

“波罗蜜”源于佛教,指的是达到涅槃的境界,象征着智慧的究竟与解脱的状态。诗中提到的“至人心”,则指向了悟道者的内心世界,强调了心灵的探索与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牟融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道家和佛教思想为背景,风格清新脱俗,追求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牟融隐居于山房时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禅理的探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寂静与夜晚的深沉,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境界。开篇的“珠林春寂寂”与“宝地夜沉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春天的生机,也有夜晚的幽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玄奥凝神久,禅机入妙深”,展现了作者在此静谧环境中对禅理的深思。诗人通过凝神思考,体悟到了更深层次的禅机,这种体验是内心的平静与明悟。

“参同大块理,窥测至人心”则将视野扩展至宇宙与人心的关系,表达了对万物一体的哲学思考。最后一句“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寻”强调了修行的必要性,指出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必须超越表象,从外物中去探寻内心的真理。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思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珠林春寂寂:描绘春天的宁静,暗示内心的清净。
    • 宝地夜沉沉:夜晚的沉静,增加了神秘感。
    • 玄奥凝神久:表达了思考的深邃与持久。
    • 禅机入妙深:体悟到禅理的深邃。
    • 参同大块理:探讨宇宙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
    • 窥测至人心:深入探讨人类内心的真实。
    • 定处波罗蜜:强调达到理想境界的必要性。
    • 须从物外寻:指向超越物质追求的智慧。
  •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歌的艺术特点。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心灵的探索与修行,通过对自然的感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 珠林: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波罗蜜:象征着智慧与解脱的终极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波罗蜜”是指什么?

    • A. 物质的丰盛
    • B. 解脱与智慧的境界
    • C. 春天的景象
  2. “珠林春寂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悲伤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牟融的“题山房壁”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宁静追求,但牟融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美感与情绪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