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秀才贡举》

时间: 2025-01-10 22:37:46

儒衣风貌清,去抵汉公卿。

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

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裴秀才贡举
权德舆 〔唐代〕

儒衣风貌清,去抵汉公卿。
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
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裴秀才的送别之情。诗人赞美裴秀才身穿儒衣,风度清雅,前往京城应试,犹如汉代的公卿。尽管他年纪尚轻,但他的诗文技艺已经成熟。临近水边,夕阳西下,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时刻感到惋惜,乡情涌上心头。即便离别,还是要举杯畅饮,表达对未来的祝福,西江的春草已经生长,象征着新的希望。

注释:

  • 儒衣:指儒生的衣服,象征读书人。
  • 风貌清:风采清新,形容气质出众。
  • 宾贡:指进京应试的学子,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
  • 篇章艺:指文笔和艺术,诗文的技艺。
  • 临流:临近水边,泛指水边环境。
  • 乡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离酌:离别时的饮酒,表示惜别的情感。
  • 西江春草生: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暗示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约759年-约818年),唐代诗人,字子韦,号阮亭,晚号香山居士。生于名门世家,曾任官职,擅长诗歌,尤其以五言绝句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人生感慨,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裴秀才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惜别之情。裴秀才是当时应试的年轻学子,代表着希望与未来,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字为题,营造了一个深情的离别场景。首句“儒衣风貌清”不仅描绘了裴秀才的外貌,更突显了他身为读书人的清雅气质,表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诗中提到“宾贡年犹少”,反映出年轻学子在时代中的希望和潜力,诗人对裴秀才的未来充满期许。

中间几句“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夕阳下的水边,正是离别的最佳时刻,情感也因此更加浓厚。最后两句“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则在欢饮与醉酒中抒发了惜别之情,表现了生生不息的希望。西江春草的意象,寓意着新生与希望,既让人感到离别的惆怅,又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儒衣风貌清:形容裴秀才的衣着与气质,显示出他的儒雅。
  2. 去抵汉公卿:比喻他前往京城应试,像汉代的公卿那样出众。
  3. 宾贡年犹少:虽年纪尚轻,但应考的愿望与努力不减。
  4. 篇章艺已成:他的诗文技艺已经成熟,显示出才华。
  5. 临流惜暮景:在水边惜别,夕阳余晖映衬出离愁。
  6. 话别起乡情:离别时,乡愁涌上心头,情感更为深厚。
  7. 离酌不辞醉:即使离别,也要举杯畅饮,表达不舍之情。
  8. 西江春草生:春天的草木生长,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儒衣风貌清,去抵汉公卿”,形成对称结构。
  • 比喻:将年轻的学子比作汉代的公卿,强化了其才华。
  • 意象:通过“西江春草”传达生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学子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惋惜,体现出对知识的尊重与对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儒衣:象征文化与知识。
  • 西江春草:象征生命、希望和新的开始。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儒衣”象征什么?
    A. 武士的装束
    B. 读书人的衣服
    C. 商人的服饰

  2. “离酌不辞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和不舍
    C. 无所谓

  3. 诗中“西江春草生”代表了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新的希望和生命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与权德舆的《送裴秀才贡举》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与人生哲理,而权德舆则更细腻地刻画了对未来的祝福与对乡情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