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返》

时间: 2025-04-27 05:32:17

寒女不自知,嫁为公子妻。

亲情未识面,明日便东西。

但得上马了,一去头不回。

双轮如鸟飞,影尽东南街。

九重十二门,一门四扇开。

君从此路去,妾向此路啼。

但得见君面,不辞插荆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女不自知,嫁为公子妻。
亲情未识面,明日便东西。
但得上马了,一去头不回。
双轮如鸟飞,影尽东南街。
九重十二门,一门四扇开。
君从此路去,妾向此路啼。
但得见君面,不辞插荆钗。

白话文翻译

寒女(寒冷的女子)对自己的处境毫无察觉,嫁给了公子的妻子。
亲情尚未相识,明天就要各奔东西。
只要我能上马,一去就不再回头。
双轮车车如飞鸟,影子消失在东南街。
九重宫阙,十二扇门,一扇门有四扇开。
你从这条路离去,我朝这条路哭泣。
只要能见到你的面容,我愿意不惜插上荆钗。

注释

  • 寒女:指的是处境艰难的女子。
  • 公子:指的是权贵或富家子弟,这里的“公子”暗示了女子的婚姻对象。
  • 亲情未识面:指的是双方尚未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系。
  • 双轮如鸟飞: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马车飞速而去的情景。
  • 九重十二门:形容宫殿的华丽与庞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以其深情的抒情诗而著称。其作品常常探讨人情冷暖与离别之苦,风格细腻而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去不返》是曹邺在某次离别情境中所作,表达了女子在婚姻与家庭中对亲情与自由的思考。此诗体现了唐代社会中女性的无奈与束缚。

诗歌鉴赏

《去不返》通过一位女子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她对婚姻的无奈和对离别的悲痛。开篇的“寒女不自知”点出了女子对自己处境的无知与被动,接下来的“嫁为公子妻”则揭示了她的婚姻状态,暗示了她被动嫁给权贵子弟的困境。整个诗歌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女子在亲情与婚姻之间的挣扎。

“明日便东西”一句,短短几个字却透露出女子即将面临的分离之痛。诗人巧妙地运用“上马”和“双轮如鸟飞”的意象,形象地描绘出离别的急促与决然。最后的“君从此路去,妾向此路啼”更是将悲伤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氛围沉重,反映了唐代女性在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与痛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女不自知:寒冷的女子对自己的处境并不自觉,暗示她的无知。
  2. 嫁为公子妻:她嫁给了高贵的男子,强调了她的身份转变。
  3. 亲情未识面:她和公子之间尚未建立真正的感情。
  4. 明日便东西:未来的分离即将来临。
  5. 但得上马了,一去头不回:一旦离开,就不再回头,表现出果断与决绝。
  6. 双轮如鸟飞,影尽东南街:比喻马车如同飞鸟,迅速而去,影子消失,象征着无情的离去。
  7. 九重十二门,一门四扇开:形容宫殿的华丽和复杂,暗示着公子身份的尊贵。
  8. 君从此路去,妾向此路啼:对比两人的不同走向,表现女子的无奈与悲伤。
  9. 但得见君面,不辞插荆钗:表达了女子只求见到爱人,即使愿意牺牲自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轮如鸟飞”,形象地描绘出车轮的快速。
  • 对仗:如“君从此路去,妾向此路啼”,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夸张:如“九重十二门”,突出宫殿的奢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女子的独白,表达了对婚姻的无奈、对亲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唐代女性在家庭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 寒女:象征着孤独与无助的女性形象。
  • 公子:代表权贵与社会地位,彰显婚姻的社会属性。
  • 马车:象征着离别与逃离,体现了女子对自由的渴望。
  • :象征着家庭的封闭与对外界的隔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女”指的是? A. 一位聪明的女子
    B. 一位无知的女子
    C. 一位富贵的女子
    答案: B

  2. “一去头不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渴望回头
    B. 决然离去
    C. 对未来的期望
    答案: B

  3. 本诗主要探讨了哪种情感?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权力的追求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送别友人的情景,情感相似。

诗词对比

  • 比较《去不返》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反映了女性的情感,但《去不返》更侧重于婚姻的无奈,而《如梦令》则更突出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女性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歌及女性在其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