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望乡寄内》

时间: 2025-01-11 08:53:28

独上江楼望故乡,泪襟霜笛共凄凉。

云生陇首秋虽早,

月在天心夜已长。

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上江楼望故乡,泪襟霜笛共凄凉。
云生陇首秋虽早,月在天心夜已长。
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一人登上江边的楼阁,向故乡眺望,泪水和寒霜的笛声相伴,倍感凄凉。
尽管秋天来得早,云朵却在山头升起;明月高悬于天空,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我的灵魂和梦境只能随同着彩蝶而去,烟波浩渺之间却无计可施,无法像鸳鸯那样相伴。
即使手中有三千幅蜀地的诗笺,也只能寄托我对离愁的思念,寄给孟光。

注释

  • 江楼:指江边的楼阁,象征着思乡和孤独。
  • 泪襟:指泪水湿润了衣襟,表达悲伤的情感。
  • 霜笛:霜冷的笛声,形象地描绘出寒冷的秋季和凄凉的氛围。
  • 魂梦:灵魂与梦境,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蛱蝶:一种蝴蝶,象征着自由和梦幻。
  • 鸳鸯:成双成对的鸟,象征爱情和陪伴。
  • 蜀笺:蜀地的纸张,古代常用于书信和诗歌,意指书信的寄托。

典故解析

  • 孟光:古代著名的才女,以诗词闻名,常被用作思念和寄托情感的对象。
  • 蛱蝶与鸳鸯:都象征着自由与爱情,表达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孤独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特别是对故乡和爱情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身处他乡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情感、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江楼望乡寄内》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作,刘兼通过独自登楼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诗中“泪襟霜笛共凄凉”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传达了他内心的苦楚。接着,通过“云生陇首秋虽早,月在天心夜已长”,进一步渲染了时节的变化和夜晚的漫长,增强了思乡的情感。

“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梦境与彩蝶相提并论,暗示了对自由与美好爱情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无奈与孤独。最后一句“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则是将离愁寄托于诗歌之中,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爱情的思念,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情感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上江楼望故乡:独自一人登上江边的楼阁,表达孤独与思乡情。
  2. 泪襟霜笛共凄凉:泪水与寒霜的笛声相伴,增强了凄凉的氛围。
  3. 云生陇首秋虽早:尽管秋天来得早,云朵却在山头升起,表现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
  4. 月在天心夜已长:明月高悬,夜晚显得漫长,暗示思念的时间愈加漫长。
  5. 魂梦只能随蛱蝶:梦境难以把持,只能随同着彩蝶而去,体现无奈与渴望。
  6. 烟波无计学鸳鸯:烟波浩渺,无法像鸳鸯那样相伴,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7. 蜀笺都有三千幅:即使有三千幅蜀地的诗笺,表达丰富的情感寄托。
  8. 总写离情寄孟光:最终都寄托于思念的情感,孟光成为寄托对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与霜笛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魂梦随蛱蝶,赋予梦境以生命,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对仗:如“魂梦”与“烟波”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爱情的思念与追求,表现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楼:象征思乡与孤独。
  • 泪襟:悲伤的体现。
  • 蛱蝶:自由与梦境的象征。
  • 鸳鸯:爱情与陪伴的象征。
  • 蜀笺:文化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泪襟霜笛共凄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乡
    • C. 愤怒
  2. 填空题:诗人将自己的梦境比作____,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孟光”是诗人寄托思念的对象。(对/错)

答案

  1. B
  2. 蛱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更多的是对家人的牵挂。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传达情感,强调人生的无奈与苦楚。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思乡与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