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一夜闲作晨暮诗遣闷十首 其八》
时间: 2025-04-27 17:22: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林含默立,山岚薄绢匀。
睡云离树起,欣鸟望阳鸣。
门响村童出,勺翻井藻分。
炊烟如好女,袅袅荡腰身。
白话文翻译:
在这静谧的森林中,千树都默默地矗立着,山间的雾气如细绢般轻柔均匀。睡意朦胧的云彩从树间飘起,欢快的小鸟向着阳光鸣叫。村庄的门外响起了孩子们的嬉闹声,舀水的勺子翻动,井中藻类被拨开。袅袅升起的炊烟宛如美丽的女子,轻轻摇曳着腰身。
注释:
- 千林:形容森林的数量之多,给人以广阔静谧的感觉。
- 含默:静默不语,显得安静而深沉。
- 薄绢匀:山间的云雾轻薄如绢,均匀地分布在山岚之间。
- 睡云:形容云朵如同沉睡一般,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欣鸟:指欢快、愉悦的小鸟,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炊烟如好女:将炊烟比作美丽的女子,生动形象,展现出一种柔美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受到广泛喜爱。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与生活,常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瞬间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开篇的“千林含默立”便营造出一种沉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万物静默,只有山间的薄雾轻轻飘拂。接着,诗人描绘了“欣鸟望阳鸣”,小鸟在清晨的阳光中欢快地歌唱,打破了寂静,带来了生命的气息。
“门响村童出”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生机,孩子们的嬉闹声传递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紧接着,诗人用“勺翻井藻分”描绘了日常生活的细节,简单的动作却充满生动的画面感。最后一句“炊烟如好女,袅袅荡腰身”把整个场景升华,炊烟与女子的比喻,表现出一种柔和的美感,仿佛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温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致描摹,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林含默立:描绘森林的静谧,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山岚薄绢匀:用比喻手法,将山中的雾气比作薄绢,形象而细腻。
- 睡云离树起:表现云朵的轻柔,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 欣鸟望阳鸣:小鸟的欢快鸣叫,增添了生命的活力。
- 门响村童出:描绘乡村生活的生动场景,传递出欢乐的气息。
- 勺翻井藻分:细腻描写生活琐事,表现生活的真实。
- 炊烟如好女:以美丽女子作比,展现出生活的柔美与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炊烟如好女”,通过比喻增强形象感。
- 拟人:如“欣鸟望阳鸣”,赋予鸟儿情感,增强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宁静之美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和谐、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林:象征大自然的广阔与宁静。
- 山岚:体现自然的柔美与神秘。
- 睡云:象征梦幻与安宁。
- 欣鸟: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快乐。
- 炊烟:象征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林含默立”指的是: A. 林中有许多鸟
B. 森林静默无声
C. 树木很高 -
“炊烟如好女”中的“好女”指的是: A. 美丽的女人
B. 温柔的风
C. 快乐的孩子 -
诗中描绘了哪个生活场景? A. 城市的繁华
B. 乡村的日常
C. 山顶的孤独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 杜甫《春望》:表达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感受。
诗词对比:
比较卢青山的作品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卢青山的作品更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给人一种亲切感,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空灵与深邃,展现出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人卢青山的创作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