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闲放》
时间: 2025-01-10 22:42: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闲放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天,我选择不出门,也没有客人来访。静谧的室内拉下窗帘,院子里刚刚打扫一新。我轻松地穿着衣裳,戴上头巾,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清晨的阳光照在蒲团上,我在凉爽的空气中小憩一会儿。午餐有什么呢?不过是一两样鱼肉。夏天的衣服也不多,就几件蕉纱衣物。生活中所需已经足够,过多的物品反而成了负担。若与那拿着箪和瓢的人相比,我如今已经太富贵了。
注释
- 时暑:时值夏季,天气炎热。
- 宾客至:客人来访。
- 褰裳:提起衣裳,表示轻松自在。
- 岸帻:指的是一种头巾,古人常用以遮阳。
- 簟:蒲席,古代用于坐卧的席子。
- 蕉纱:一种夏季轻薄的布料。
- 资身:维持生活所需的物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善于描绘市井生活和民众疾苦,倡导“诗歌为民”的理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白居易选择退隐,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歌鉴赏
《夏日闲放》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物质的淡泊。诗中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的场景,诗人不出门,享受着静谧的室内生活,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珍视和对世俗的超然。以“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开篇,直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接下来,诗人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小庭院内的悠闲生活。文中提到的“褰裳复岸帻”,不仅描绘了他的穿着,也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通过“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诗人让人感受到那份清晨的凉爽和慵懒的惬意。
午餐的简单与生活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鱼肉一两味”描绘了他的饮食,显示出他对物质的节制与知足。最后一句“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欲望的超脱。
诗中充满了对闲适生活的赞美,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在炎热的夏天,我选择不出门,也没有客人来访,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安静的室内拉下窗帘,庭院刚刚打扫一新,体现出一种清洁与宁静的氛围。
-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轻松地穿着衣裳,戴上头巾,表现出一种随意与自得的生活态度。
-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清晨的阳光照在蒲团上,我在凉爽的空气中小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生活的惬意。
-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午餐简单,仅有一两样鱼肉,表现出对生活品质的知足。
-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夏季衣物不多,只有几件轻薄的蕉纱衣物,体现出对物质的简约追求。
-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生活所需已足够,过多的物品只会增加负担,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与那些只用箪和瓢的人相比,我如今已算富贵,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的简单与富贵进行对比,透过箪瓢的意象,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及对物质的超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体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暑:炎热的夏天,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宾客:没有来访的客人,象征着远离世俗纷扰,享受独处的乐趣。
- 静室:静谧的室内环境,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 小庭:小庭院的清洁,象征着对生活的细致与珍惜。
- 褰裳:轻松的穿着,象征着自在与随性。
- 蕉纱:轻薄的夏服,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简约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午餐有什么?
- A. 粥
- B. 鱼肉
- C. 水果
- D. 面条
-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生活的富贵?
- A. 鱼肉
- B. 箪瓢
- C. 银器
- D. 酒
-
诗中描写的夏天的衣服主要是什么材质?
- A. 丝绸
- B. 棉布
- C. 蕉纱
- D. 毛料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夏日闲放》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加突出对人情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白居易的诗歌通过闲适的生活态度传达了对物质的淡泊,而杜甫则通过对兄弟的思念来表达社会动荡下的无奈与愁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