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时间: 2025-01-11 05:00:00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

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

一别沧洲远,兰桡几岁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作者: 郎士元 〔唐代〕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
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
一别沧洲远,兰桡几岁归。

白话文翻译:

我已知道你成为了傲慢的官员,再次见到你穿上朝服。
你应该是向丹阳的郭家去,秋山静静地关上了门。
草堂连着古老的寺庙,江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
一别沧洲的距离遥远,兰舟几时才能归来?

注释:

  • 成傲吏:指已经成为官员的人,傲吏即傲慢的官员。
  • 解朝衣:穿上朝服,指上朝时的正式服装。
  • 丹阳郭:丹阳是地名,郭是指郭家,象征着归处。
  • 草堂:指草屋,隐喻简朴生活。
  • 古寺:连着古老的寺庙,表现田园风光。
  • 江日动晴晖:江水在阳光下流动,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沧洲:广阔的水域,象征着远方。
  • 兰桡:兰舟,指小舟,象征归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郎士元,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切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送别友人元诜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送元诜还丹阳别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语气,传达出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惜别之情。诗的开头,诗人以“已知成傲吏”开篇,直接点出友人已经成为官员的身份,这不仅显示了对友人仕途的祝贺,也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某种批判。接下来的描写“复见解朝衣”,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色:“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这里的秋山象征着离别的沉重,独掩扉则暗示着友人将要走入一种孤独的生活。接下来的“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描绘了一个宁静悠远的场景,给人以宁静的思考空间,似乎暗示着诗人希望友人能在繁忙的官场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最后的“一别沧洲远,兰桡几岁归”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尽思念与期待,尤其是“兰桡”的意象,既象征着归来的希望,也暗含了对友人安好的祝愿。整首诗从个人情感出发,延展到对自然的赞美,最终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送别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知成傲吏:已知你成了官员,表达了对友人事业的关注。
  2. 复见解朝衣:再次见到友人,穿上了官服,带有一种疏离感。
  3. 应向丹阳郭:你应当去丹阳,暗示友人的归处。
  4. 秋山独掩扉:秋天的山静静地关上了门,象征着离别的悲凉。
  5. 草堂连古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象征着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6. 江日动晴晖:江水在阳光下闪烁,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7. 一别沧洲远:离别的距离很远,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8. 兰桡几岁归:兰舟何时能归,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生活比作官场,隐喻其复杂与辛苦。
  • 对仗:诗句中形成的对仗结构,如“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秋山”、“兰桡”等意象,构建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离别与思念。通过对友人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山:象征孤独与离别。
  • 草堂:代表简单、宁静的生活。
  • 江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兰桡:象征归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郎士元的《送元诜还丹阳别业》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的赞美
    B. 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C. 对自然的厌恶

  2. 诗中提到的“兰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只小船
    C. 友人的名字

  3. “草堂连古寺”中的“古寺”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宁静与古老
    C. 现代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郎士元与王之涣的作品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情感,但郎士元更侧重于离别的愁苦,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对理想与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