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昨夜夜半》

时间: 2025-01-10 19:03:22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冠子·昨夜夜半
作者: 韦庄 〔唐代〕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白话文翻译:

昨晚半夜,我清楚地在枕上梦见了那个人。
说了很多话,她依然是那张桃花般的脸,
频频低下那柳叶般的眉。
我半是羞涩半是欢喜,想要离开又恋恋不舍。
醒来时才知道这是个梦,心中不胜悲伤。

注释:

  • 昨夜夜半:昨晚的半夜。
  • 枕上分明梦见:在枕边清晰地梦见。
  • 桃花面:形容她的脸如桃花般美丽。
  • 柳叶眉:形容她的眉毛如柳叶般细长。
  • 半羞还半喜:形容心情既羞涩又高兴。
  • 欲去又依依:想离开又依依不舍。
  • 觉来知是梦:醒来才知道这一切都是梦。
  • 不胜悲:无法承受的悲伤。

典故解析:

“桃花面”“柳叶眉”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美人形象,桃花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青春,柳叶则寓意着柔情似水和脆弱的美。此处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梦中人的深情与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庄(836年-910年),唐末著名词人,字端己,号梦得,晚号阮郎。韦庄的词风婉约细腻,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唐末,社会动荡不安,个人情感的表达愈加细腻,韦庄通过梦境的设定,反映了个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女冠子·昨夜夜半》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梦境这一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梦中人的深切思念与难以割舍的情感。开篇即以“昨夜夜半”引入,营造出一种夜深人静、思念绵绵的氛围。梦中人“桃花面”和“柳叶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更突显了诗人心中那种细腻而复杂的情感。
词中“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道出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羞涩,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无奈和痛苦。最后“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结尾,更是将全词推向高潮,梦的破灭与现实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与失落。整首词在清新婉约的意境中,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对现实无情剥夺的哀伤,扣人心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开篇点明时间与情境,表现梦境的真实感。
    • “语多时。”:暗示梦中与人交流的亲密,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基础。
    •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通过美丽的意象,展现梦中人的形象,增强了情感的投入。
    •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将矛盾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令人感同身受。
    •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醒来的失落感,强烈的对比让人心痛。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桃花面”“柳叶眉”形象地描绘梦中人的美丽。
    • 对仗:在“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中形成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梦境中的交流被赋予人性,增加了情感的真实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是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梦中人深切的思念,反映了人生无常和梦醒时分的悲哀,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着美丽与青春,代表着理想中的爱情。
  • 柳叶:象征柔情与婉约,表现梦中人的温柔。
  • :梦境象征着希望与幻想,但醒来后却是对现实时空的无奈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花面”指代的是: A. 一种花
    B. 梦中人的美丽
    C. 诗人的心情
    D. 夜晚的景色

  2. 诗人醒来后感到: A. 高兴
    B. 悲伤
    C. 无聊
    D. 愤怒

  3. “欲去又依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想要逃避
    B. 恋恋不舍
    C. 想要离开
    D. 感到自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通过梦境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但韦庄更注重梦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描绘了情感的无奈与失落。
  • 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苏轼《水调歌头》:两者在情感表达上都有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但韦庄的情感更为细腻,苏轼则更加强调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