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

时间: 2025-01-23 07:52:57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汉江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乡后的复杂心情。诗人感叹与故乡的音信中断,经历了漫长的冬春季节,心中对故乡的情感愈发怯懦,甚至不敢去询问路人关于故乡的消息。

注释

  • 岭外:指山岭之外,这里象征着远离故乡的地方。
  • 音书断:音信和书信都断绝了,表示与家乡失去联系。
  • 经冬复历春:经历了整个冬天,又过了春天,暗示时间的流逝。
  • 近乡情更怯:离故乡愈近,心中的怯懦感反而更强。
  • 不敢问来人:甚至不敢向路人询问关于故乡的事情,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恐惧。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即与家乡的联系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淡化,归乡之路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649年-713年),字子文,唐代诗人,曾任中书郎。其诗歌风格清新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时期,诗人可能在外征途中,因战争或其他原因与故乡失去联系,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归乡的恐惧。

诗歌鉴赏

《渡汉江》是一首抒情诗,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岭外音书断”便直接抒发了与故乡的联系已断,带有浓重的孤寂感。随着“经冬复历春”的描写,诗人用时间的流逝来强调思乡之情的深重。这种孤独感与时间的无情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心中生出更多的怯懦和不安。

“近乡情更怯”的情感转折,表现了人们在归乡时往往会感到的复杂心理。归乡的渴望与对未知的恐惧交织,使得诗人内心充满矛盾,甚至不敢向他人询问家乡的消息。这种情感的细腻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那种即将归乡却又心生怯意的复杂情绪。

整首诗情感真挚,简练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岭外音书断:诗人所处的环境与故乡隔绝,音信全无,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2. 经冬复历春:时间的推移让这种孤独感更加深重,暗示着漫长的等待。
  3. 近乡情更怯:即将回到故乡却感到更加害怕,反映出对故乡的复杂情感。
  4. 不敢问来人:对外界的恐惧与不安,使得诗人选择沉默,体现了一种内心的脆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岭外音书断”和“经冬复历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岭外”、“冬”、“春”等意象,给人以时空变幻的感觉,增强了情感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为主题,表现了人在外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归乡时的复杂心理。这种情感在唐代诗歌中常见,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离愁别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外:象征远离,暗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冬春:体现时间的流逝,暗示思念的积累。
  • 来人:象征外界的信息,代表着对故乡的渴望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A. 充满期待
    B. 充满愁苦
    C. 中立
    D. 无所谓

  2. “经冬复历春”中,诗人用什么来体现时间的流逝? A. 季节变化
    B. 生命轮回
    C. 经济发展
    D. 战争变迁

  3. 诗中“近乡情更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心
    B. 恐惧
    C. 高兴
    D. 无聊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宋之问的《渡汉江》相比,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具体和直白。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基调相对轻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