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怀》

时间: 2025-01-27 03:52:17

黑头日已白,白面日已黑。

人生未死间,变化何终极。

常言在己者,莫若形与色。

一朝改变来,止遏不能得。

况彼身外事,悠悠通与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黑头日已白,白面日已黑。
人生未死间,变化何终极。
常言在己者,莫若形与色。
一朝改变来,止遏不能得。
况彼身外事,悠悠通与塞。

白话文翻译:

头发黑的日子已经过去,脸色白皙的时光也随之而来。
人生在世,未曾离开死亡的边缘,变化何止无穷无尽。
常言说,最能体现个人的,莫过于外表的形状和颜色。
一旦改变就很难再恢复,无法阻止。
更何况那些身外之事,变幻无常,时而畅通,时而封塞。

注释:

  • 黑头日:指年轻或头发黑的时候。
  • 白面:指年长或面色苍白的时期。
  • 未死间:指人生尚未结束的阶段。
  • 变化何终极:变化是没有尽头的。
  • 形与色:形体和颜色,指外表的表现。
  • 止遏:止住、阻止。
  • 悠悠通与塞:形容外界事物变化不定,有时通畅有时阻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关注社会民生,传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谕怀》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人生感悟日深之时。此时的他经历了许多世事,尤其是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深刻体悟,促使他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谕怀》通过对时间与人生的反思,揭示了变化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诗的开头以“黑头日已白,白面日已黑”描绘了人的生命周期,暗示了青春的逝去与衰老的到来。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变化的无奈和思考,强调了人无法阻止变化的事实。诗中“常言在己者,莫若形与色”一句,揭示了外表的变化往往是内心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性和社会的表面化。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索,既有对自身老去的无奈,也反映了对外部世界波动的关注。这种感悟使得诗歌具有普遍的共鸣,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黑头日已白:描述年轻时光已逝,头发黑色的日子已成过去。
  2. 白面日已黑:面容白皙的时光也在逐渐消逝,暗示衰老的来临。
  3. 人生未死间:人在世间,未曾真正离世。
  4. 变化何终极:人生中变化不断,没有终止的时刻。
  5. 常言在己者:常言所说的,最能体现个人的。
  6. 莫若形与色:外表的形状与颜色最为明显。
  7. 一朝改变来:一旦变化发生。
  8. 止遏不能得:便无法阻止改变的发生。
  9. 况彼身外事:更何况那些身外的事情。
  10. 悠悠通与塞:变化无常,有时畅通,有时阻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黑头日已白,白面日已黑”,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人生比作白天与黑夜,象征变化。
  • 反复:强调变化的不可避免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透彻理解,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必然。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变化的无奈,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头、白面:象征年轻与衰老,代表人生的两个极端。
  • 形与色:代表外在的表现,强调了人和社会的表面。
  • 通与塞:形容外部环境的变化,意味着人生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黑头”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死亡
    D. 病痛

  2. “人生未死间”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人生没有尽头
    B. 人生处于变化中
    C. 人生即将结束
    D. 人生处于静止

  3. 诗中提到的“形与色”最能体现什么? A. 人的内心
    B. 外在的表现
    C. 自然的变化
    D. 社会的风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相思》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谕怀》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杜甫更强调对国家的忧虑与历史的沉重。而白居易则更多侧重于个人生命的变化与感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