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老松歌》
时间: 2025-01-27 03:2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溪古观坛西角,千尺鳞皴栋梁朴。
横出一枝戛楼阁,直上一枝扫寥廓。
白石苍苔拥根脚,月明风撼寒光落。
有时风雨晦暝,摆撼若黑龙之腾跃。
合生于象外峰峦,枉滞乎人间山岳。
安得巨灵受请托,拔向青桂白榆边安著。
白话文翻译
在灵溪古观坛的西角,矗立着一棵高达千尺、鳞片状的古松。
它有一枝横向伸出,像是搭建起楼阁;另一枝直立向上,仿佛在扫荡空旷的苍穹。
白色的石头和苍苔环绕着它的根脚,月光明亮,微风摇曳,寒光洒落。
有时风雨交加,天色昏暗,松树摇动如黑龙腾跃。
它与外面的峰峦融为一体,却又被困于人间高山之中。
如果能请来巨灵,拔起它安置在青桂和白榆旁边,那该多好。
注释
灵溪:指灵溪河,古代风景名胜。
观坛:古代祭祀、观测的地方。
鳞皴:树皮像鱼鳞一样的纹理。
戛:横生,形容树枝的姿态。
寥廓:辽阔的天空。
苍苔:青苔,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
寒光:寒冷的月光。
晦暝:黑暗、阴沉的天气。
巨灵:传说中的神灵,具有巨大的力量。
青桂白榆:桂树和榆树,象征优美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士衡,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号称“山中隐士”,以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个性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卢士衡隐居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高雅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的古松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美丽,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灵溪老松歌》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作。开篇以古观坛的西角为背景,塑造出一幅高耸入云的松树形象,展现出自然的雄伟和壮丽。诗中“千尺鳞皴”的古松,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蕴含了岁月的沉淀,体现出自然界的坚韧与久远。
随着诗意的展开,松树的姿态愈加生动,横生的枝干与直立的枝头,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在月光与微风的交织中,松树的影子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诗人通过将松树与黑龙的腾跃相联系,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激情。
结尾处,诗人渴望将这棵古松迁移至更为理想的环境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的无奈。这一情感深邃而又细腻,既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蕴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溪古观坛西角:指明地点,设定诗的背景。
- 千尺鳞皴栋梁朴:描绘古松的高大与粗犷,体现其历史的厚重。
- 横出一枝戛楼阁:侧面展示古松的形态,表现其独特性。
- 直上一枝扫寥廓:表达古松的直立姿态,象征追求自由与梦想。
- 白石苍苔拥根脚:描绘环境,突出古松的根基扎实。
- 月明风撼寒光落: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增添诗意。
- 有时风雨晦暝:转折,暗示自然与人生的无常。
- 摆撼若黑龙之腾跃:将松树与黑龙相提并论,展现力量与生机。
- 合生于象外峰峦:强调松树与自然的融合。
- 枉滞乎人间山岳:表现对理想环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安得巨灵受请托:诗人希望神灵的帮助,体现对理想的追求。
- 拔向青桂白榆边安著:描绘理想的栖息地,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比作黑龙,增强画面感。
- 拟人:赋予松树生命与情感,增加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青桂白榆”,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古松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松:象征坚韧与长寿。
- 月光:代表宁静与清幽。
- 风雨:象征人生的波折与挑战。
- 黑龙:象征力量与活力。
- 青桂白榆:象征理想的栖息地,体现诗人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千尺鳞皴”指的是什么? A. 松树的高度
B. 松树的年龄
C. 松树的形态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合生于象外峰峦”意指古松与__的融合。
-
判断题:诗人希望古松能搬迁到理想的环境中。 (对/错)
答案:
- A
- 自然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卢士衡的山水诗,前者多表现豪放与奔放,后者则更注重细腻与情感的表达。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多体现出隐逸与宁静的心境,与《灵溪老松歌》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