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东川。嘉陵驿二首(篇末有怀)》
时间: 2025-01-11 10:55: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东川。嘉陵驿二首(篇末有怀)》
唐代元稹
嘉陵驿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声。
仍对墙南满山树,野花撩乱月胧明。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
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白话文翻译
在嘉陵驿的空床上,我是孤独的客人,
一整夜听着嘉陵江水的声音。
面对南边的墙,满山的树木,
野花在朦胧的月光下随意摇曳。
墙外的花枝压着矮墙,
明亮的月光照在床的一半上。
无人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只能在西边的走廊独自入眠。
注释
- 嘉陵驿:指位于嘉陵江旁的驿站,意为旅途中的住宿之地。
- 空床客:形容独自一人,床上没有伴侣,显得十分孤独。
- 江水声:指江水流淌的声音,给人以宁静但又带有孤寂的感觉。
- 月胧明:形容月光柔和而朦胧,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无人会得:指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内心情感。
- 西畔廊:表示诗人身处的环境,可能是一个带有走廊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简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属于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稹旅途之中,表现了他在嘉陵驿的孤独感受。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融,反映了他对游子身份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使东川。嘉陵驿二首(篇末有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游子在外旅途中孤独而思乡的心境。首句“嘉陵驿上空床客”便直接点明了孤独的主题,空床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惆怅。接下来的“江水声”则营造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却又添了几分忧伤,江水的流动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游子的愁苦。
诗人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象,尤其是“墙南满山树”和“野花撩乱月胧明”,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墙外的花枝和床上的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微妙的对比,暗示着尽管环境美好,诗人内心的孤寂却难以消散。
最后两句“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心中充满了无法诉说的苦闷与孤独。这种孤独不仅是对旅途的感怀,更是对生命中孤独时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在宁静中流露出深深的思考,给人以无限的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嘉陵驿上空床客”:描绘了诗人的孤独状态,强调了他所处的环境。
- “一夜嘉陵江水声”:通过江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
- “仍对墙南满山树”:描写周围的自然环境,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关注。
- “野花撩乱月胧明”:月光下的野花摇曳,增添了诗的美感。
- “墙外花枝压短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墙外的景象,形成了空间上的对比。
- “月明还照半张床”:月光照在床上,反映出诗人孤独的内心。
- “无人会得此时意”: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感到没有人能够理解。
- “一夜独眠西畔廊”:强调孤独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无助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空床客”比喻孤独的游子。
- 对仗:如“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野花的“撩乱”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仿佛花儿也在与诗人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借助自然景象反衬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中孤独时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游子的思乡之情。
- 月光:代表着宁静与孤独,映衬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花枝: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墙外花枝压短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诗人的孤独
B. 自然的美好
C. 游子的烦恼 -
诗人“无人会得此时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奈
C. 兴奋 -
诗中“月明还照半张床”体现了什么? A. 诗人的幸福
B. 诗人的孤独
C. 诗人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元稹 vs. 白居易:两位诗人同为唐代杰出诗人,风格相似,但元稹更倾向于表现孤独和思考,而白居易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故。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反映了各自的个性和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全集》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