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堤阅暗流,漏鼓急残筹。
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
鹤媒华表上,鵊柳枝头。
不为来趋府,何因欲曙游。
白话文翻译:
在江堤上观看着暗流,漏鼓声急促地响着,似乎时间不多了。月亮低悬在城墙之上,稀疏的星星在转角的楼阁上闪烁。鹤在华表上栖息,黄鹂在柳枝上鸣叫。我不是为了前往官府,何以想要在黎明时分出游呢?
注释:
- 江堤:江边的堤坝,防止江水泛滥的建筑物。
- 阅暗流:观看水流的暗流,暗指江水的隐秘和深邃。
- 漏鼓:古代计时用的鼓,漏水般地流失,暗示时间的流逝。
- 残筹:指残余的计时工具,暗示时间已经不多。
- 片月:一轮明月,形容月亮的形态。
- 城堞:是城墙,堞指城墙上的垛口。
- 稀星:稀疏的星星,形容夜空中的星光稀少。
- 鹤媒:鹤在华表上,暗指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伴侣。
- 鵊柳:黄鹂在柳树上,象征春天的生机。
- 趋府:前往官府,暗指世俗的追求。
- 欲曙游:想要在黎明时分出游,表达一种渴望或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子陵,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作品常带有社会关怀,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在夜晚的江边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欲曙》呈现了一幅夜晚江边的优美画面,元稹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江堤、月亮、星星、鹤与黄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既有静谧的美感,又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尤其是“漏鼓急残筹”,不仅传达出时间的紧迫感,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诗的最后两句,诗人自问为何想要在黎明时分出游,实际上是在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反省。这里的“欲曙游”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希望在清晨的微光中寻求新的生机。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含蓄的情感,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堤阅暗流:在江边堤坝上观看着流动的江水,暗流象征着未知和潜在的危险。
- 漏鼓急残筹:时间匆匆流逝,仿佛漏水的鼓声,急促而无情。
- 片月低城堞:月亮低低地悬挂在城墙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稀星转角楼:稀疏的星星在楼阁的转角闪烁,夜空的宁静让人沉思。
- 鹤媒华表上:鹤在华表上栖息,象征着高洁与美好。
- 鵊柳枝头:黄鹂在柳树上鸣叫,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 不为来趋府:我并不是为了去官府,表达出对官场的拒绝。
- 何因欲曙游:我为何想要在黎明时分出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流逝比喻成漏水的鼓声,形象生动。
- 拟人:让自然景物(如鹤、黄鹂)具有人性,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生活的思考,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体现出他渴望逃离尘世纷扰的内心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堤:象征着生命的边界,流动的江水代表着时间与命运。
- 月亮: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夜晚的月光给予人们思考的空间。
- 星星:稀疏的星光代表着希望与孤独。
- 鹤与黄鹂:象征着高洁与生机,传递出自然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漏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计时工具
C. 水流声音 -
“何因欲曙游”中“欲曙”的意思是?
A. 渴望黎明
B. 期待出发
C. 想念过去 -
诗中的“江堤”象征着?
A. 生命的边界
B. 自然的美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元稹的《欲曙》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时间与生活的思考,而后者则强调生命的循环与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