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时间: 2025-01-11 01:35:03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阎选 〔唐代〕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白话文翻译:

寂寞的流苏装饰着冰冷的绣垫,倚靠着屏风和山形的枕头,沾染了香尘,小庭院中的花露似乎在哭泣这浓烈的春意。刘阮(刘晨、阮肇)确实不是仙洞中的客人,嫦娥终究是月亮中的人,这一生无法找到通往东邻的路。

注释:

  • 流苏:装饰用的丝线或羽毛等制成的下垂的穗子。
  • 绣茵:绣花的垫子。
  • 屏山枕:形状像山的枕头。
  • 刘阮:指南朝宋时期的刘晨和阮肇,传说他们曾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后世用以比喻仙境或美好的境遇。
  • 嫦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东邻:这里可能指理想中的美好邻居或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阎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这首《浣溪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感到孤独和寂寞时创作的,通过对流苏、绣茵、花露等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氛围。首句“寂寞流苏冷绣茵”即以冷寂的流苏和绣茵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倚屏山枕惹香尘”进一步以屏风和山形枕头为媒介,引入了香尘的意象,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而“小庭花露泣浓春”则以花露哭泣的形象,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哀愁。后两句通过对刘阮和嫦娥的提及,表达了对超脱现实的向往,而“此生无路访东邻”则最终揭示了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无法触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寞流苏冷绣茵”:通过“寂寞”和“冷”两个形容词,强调了流苏和绣茵的孤寂感。
  • “倚屏山枕惹香尘”:“倚”和“惹”两个动词,赋予了屏风和山形枕头以动态,同时引入了香尘的意象。
  • “小庭花露泣浓春”:“泣”字赋予了花露以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哀愁。
  • “刘阮信非仙洞客”:通过对刘阮的提及,暗示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否定。
  • “嫦娥终是月中人”:嫦娥的形象象征着高不可攀的理想。
  • “此生无路访东邻”:最终表达了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无法触及。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小庭花露泣浓春”中的“泣”字,赋予了花露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刘阮信非仙洞客”中的刘阮比喻为仙境的客人,暗示了对仙境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孤独和寂寞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无法触及的悲哀。

意象分析:

  • 流苏、绣茵:象征着孤寂和冷清。
  • 屏风、山形枕头:象征着生活的气息和动态。
  • 花露:象征着春光易逝和哀愁。
  • 刘阮、嫦娥:象征着仙境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流苏”和“绣茵”象征着什么? A. 热闹和温暖 B. 孤寂和冷清 C. 繁华和富贵 D. 平静和安宁 答案:B

  2. 诗中的“小庭花露泣浓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3. 诗中的“刘阮信非仙洞客”暗示了什么? A. 对现实的接受 B. 对仙境的向往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和自得其乐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阎选的《浣溪沙》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更多地展现了自得其乐的态度,而阎选则更多地表达了无奈和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中国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