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洞庭上张丞相》

时间: 2025-01-10 22:54:09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洞庭上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的洞庭湖,湖面平静如镜,清澈透明。湖面上的热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湖水的波浪摇撼着岳阳城。想要渡河却没有船只,独自待在这里感到羞愧于圣明的统治。坐在岸边观看垂钓的人,内心只感到对鱼儿的羡慕。

注释:

  • 涵虚:指湖水充盈而宁静,虚指湖面的空灵。
  • 气蒸云梦泽:形容湖面上热气蒸腾,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云梦泽是指湖区的一个地方,历史上以美丽的景色著称。
  • 欲济无舟楫: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和桨。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困境。
  • 端居耻圣明:端坐在岸边,感到羞愧于统治者的明智和英明。
  • 羡鱼情:对钓鱼人的羡慕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与王维齐名,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诗作于八月,作者在洞庭湖边,目睹湖光山色,内心感慨万千。诗中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临洞庭上张丞相》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山水诗。诗的开头以“八月湖水平”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接着通过“涵虚混太清”的描绘,展现出洞庭湖的宁静而清澈的美。接下来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通过气象和波浪的描写,突显出湖面在阳光下的蒸腾与动荡,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活跃的氛围。

诗人通过“欲济无舟楫”表达了自身的无奈。虽然心中有千般愿望,但无能为力,独自坐观垂钓者,反映出一种羡慕与失落。最后一句“徒有羡鱼情”更是将这种情感升华,表现出诗人对自由、对生活的向往,隐含着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孤独,传达出一种渴望与无奈的复杂情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月湖水平:描绘了夏末秋初时节的洞庭湖,湖面平静如镜,给人一种宁静的印象。
  • 涵虚混太清:进一步强调湖水的清澈,暗示湖水的深邃与内涵。
  • 气蒸云梦泽:描绘出湖面蒸腾的热气,带有神秘感,暗示着湖区的美丽与梦幻。
  • 波撼岳阳城:展现波动的湖水对岳阳城的影响,暗示自然的力量。
  • 欲济无舟楫:诗人心中渴望出行,但无奈缺乏交通工具,体现出一种无助。
  • 端居耻圣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羞愧,暗指对统治者的无能为力。
  • 坐观垂钓者:诗人虽然身体在岸边,心却向往钓鱼人的自由生活。
  • 徒有羡鱼情: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的羡慕与渴望,表达了无奈与失落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气蒸云梦泽”,将气氛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生动形象的描绘。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湖水和波浪被赋予了动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这种情感在诗中流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湖水:象征着宁静与深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2. 云梦泽:代表着美好与梦幻,暗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岳阳城:作为背景,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4. 垂钓者:象征自由与闲适,反映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羡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王维
    b) 孟浩然
    c) 李白

  2. “欲济无舟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焦虑
    b) 无奈
    c) 欢快

  3. 诗中提到的“云梦泽”指的是: a) 一种梦境
    b) 湖区的美丽地方
    c) 诗人的家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孟浩然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山水田园诗,孟浩然更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在意境与哲理上更为深邃。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诗集》
  • 《王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