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浮云
陆凭 〔唐代〕
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
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浮云的虚幻状态,它在天地之间瞬息万变。浮云的存在是暂时的,仿佛是偶然的组合,我自己也并不是我自己。
注释:
- 虚虚:形容浮云的状态,空灵而不实。
- 复:又,表示重复的意思。
- 空空:同样形容云的虚无。
- 瞬息:形容时间的短暂和变化的迅速。
- 假合:指的是暂时的组合或结合。
- 像:这里指形象或状态。
- 吾亦非吾躬:意为我自己也并不是我自己,表达了一种自我认同的迷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凭,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咏浮云》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浮云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迷茫与对自我存在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浮云》是一首以浮云为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浮云的观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虚虚复空空”用简单的字词描绘出浮云的飘渺状态,给人一种轻盈而不真实的感觉。这种虚无的状态与人类的存在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引发对自身存在的反思。
“瞬息天地中”一句,强调了浮云的瞬时性和变化无常,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不确定。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描绘自然现象,也在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诗的最后两句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则是对自我认知的质疑,诗人意识到自己也像浮云一样,是由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真实的自我似乎并不存在。这种哲理性的思考为整首诗增添了深度。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清晰,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虚虚复空空:浮云的状态是虚幻的,似乎又回到了空无。
- 瞬息天地中:浮云在天地之间时刻变化,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假合成此像:浮云的形状是偶然的组合,暗示着人们的存在也是相似的。
- 吾亦非吾躬:我自身的存在也不再是固定的自我,表达了对自我认同的迷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人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虚虚”“空空”等词汇的重复,强调了浮云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浮云的描绘,探讨了存在的虚无与不确定性,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自我认同的深思,营造了一种哲理性的意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空:代表虚无与无所依赖的状态。
- 瞬息: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呈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虚虚复空空”表达了什么样的状态?
- A. 真实的存在
- B. 虚幻的状态
- C. 稳定的形态
- D. 永恒的时间
-
“瞬息天地中”所强调的是什么?
- A. 变化的速度
- B. 永恒的存在
- C. 固定的形态
- D. 不变的自然
-
“吾亦非吾躬”中“吾”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自己
- B. 诗中的浮云
- C. 其他人
- D. 自然界的万物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中的孤独感相比较,《咏浮云》则更强调对自我存在的反思。李白的诗歌常展现出对自由的向往,而陆凭则在对浮云的描写中,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各类唐诗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