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斗草》
时间: 2025-01-10 22:3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绡帕藏春,罗裙点露,相约莺花丛里。
翠袖拈芳,香沁笋芽纤指。
偷摘遍绿径烟霏。
悄攀下画阑红紫。
扫花阶褥展芙蓉,瑶台十二降仙子。
芳园清昼乍永,亭上吟吟笑语,妒秾夸丽。
夺取筹多,赢得玉珰瑜珥。
凝素靥香粉添娇,映黛眉淡黄生喜。
绾胸带空系宜男,情郎归也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的花丛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她细腻而优雅,身着轻纱和罗裙,露珠点缀其间。她的手指轻巧地捻起芳香的花朵,花香沁入心扉,仿佛触动了她的纤指。她在绿荫小径间悄悄地摘取花朵,攀登下画栏,欣赏红紫的花朵。她在花阶上扫去尘土,展现出如芙蓉般的美丽,宛如瑶台上的仙子,清雅自在。她在芳香的园子里,欢声笑语,妒忌那些夸耀的花朵。她赢得了很多筹码,得到了玉制的耳环和美丽的饰品。她的洁白脸庞上涂抹着香粉,映衬着她淡淡的眉毛,令她心中满是欢喜。她将胸前的带子轻轻系上,期盼情郎的归来,然而他还未到来。
注释:
- 绡帕:一种轻薄的手帕,象征春天的轻盈。
- 罗裙:细腻的罗织裙子,表现女子的优雅。
- 莺花:指黄莺和花朵,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
- 翠袖:指女子的衣袖,形容其颜色鲜艳。
- 香沁:香气渗透,形容花香的浓郁。
- 笋芽:春笋的芽,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瑶台: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象征女子的美丽。
- 嫉妒:对他人的美丽感到妒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澄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元朝时期,主要从事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女性美的赞美,风格优美细腻。
创作背景:
《绮罗香 斗草》创作于元代,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诗歌描绘了春日中的游玩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花草的喜爱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春天花丛中嬉戏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女性的美丽。开篇用“绡帕藏春,罗裙点露”将读者引入一个春意盎然的环境,轻盈的绡帕和露水点缀的罗裙,给人一种轻快、自由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翠袖拈芳,香沁笋芽纤指”描绘了女子轻巧的动作,展现出她的灵动与优雅。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悄攀下画阑红紫”与“扫花阶褥展芙蓉”进一步深化了女子在自然中的美丽与优雅,仿佛她与花草融为一体。这里的“瑶台十二降仙子”不仅突出了她的美貌,也暗示了她的高贵与不凡。
最后,诗中提到了“情郎归也未”,让整首诗的情感更为深沉,女子对情郎的期待与思念使得这一场景既美丽又略带一丝惆怅。整首诗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透出一种对爱情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元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绡帕藏春:轻薄的帕子藏着春天的气息,象征春天的柔美。
- 罗裙点露:罗制的裙子上点缀着露水,形象生动,展现女子的清新。
- 相约莺花丛里:与友人约在黄莺和花丛中,表达春日的欢快气氛。
- 翠袖拈芳:绿色袖子轻轻捻起花香,展现女子的细腻与优雅。
- 香沁笋芽纤指:花香沁人心脾,女子的纤纤玉指似乎在与春天的芽儿对话。
- 偷摘遍绿径烟霏:在青翠的小径上轻巧地摘花,描绘了春日的温柔。
- 悄攀下画阑红紫:悄然攀下画栏,欣赏红紫的花朵,体现了她的细腻与雅致。
- 扫花阶褥展芙蓉:在花阶上扫去尘土,展现出如芙蓉般的美丽。
- 瑶台十二降仙子:将女子比作仙子,强调她的美丽与脱俗。
- 芳园清昼乍永:芳香的园子里,白天似乎变得无尽,令人陶醉。
- 亭上吟吟笑语,妒秾夸丽:在亭子上吟唱欢笑,感慨花儿的美丽与妒忌。
- 夺取筹多:在游戏中赢得筹码,表现女子的聪明与机智。
- 赢得玉珰瑜珥:赢得美丽的玉饰,体现对美的追求。
- 凝素靥香粉添娇:白皙的脸上涂抹香粉,增添娇美的气息。
- 映黛眉淡黄生喜:眉妆映衬,散发出淡淡的喜悦。
- 绾胸带空系宜男:轻松系上胸前的带子,期待情郎的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仙子,突显其美丽。
- 拟人:花草似乎在与女子互动,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多处使用工整的对仗,使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期待,展现了女子的优雅、聪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花: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袖:女子的柔美与温柔。
- 情郎:爱情的寄托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绡帕”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诗中女子的手指被比作什么?
- A. 仙子
- B. 玉指
- C. 笋芽
-
诗中表现女子心情的句子是?
- A. 妒秾夸丽
- B. 情郎归也未
- C. 相约莺花丛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蝶恋花》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在春日的心情,情感更为细腻。
- 《蝶恋花》:苏轼通过风景描写展现对生活的感慨,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