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十四兄见访》

时间: 2025-01-25 23:09:02

客来舒长簟,开閤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十四兄见访

客来舒长簟,开閤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


白话文翻译:

客人到来,我铺开长席,开门迎接清风。
只有无弦的琴,与你一同尽情畅饮。
晚上常常读《易经》,最近想要回去嵩山。
世事何必多说,黄精的养生就足够了。
嵇康的见识有限,张翰则独知归路。
忽然想起鲈鱼的鲜美,扁舟轻摇向江东。


注释:

  • 长簟:长席,指席子或草席。
  • 无弦琴:指无弦的琴,象征一种空灵的音乐,或表示没有奏乐。
  • 尊中:酒杯中,表示饮酒。
  • :指《周易》,古代经典著作。
  • :指嵩山,风景名胜。
  • 黄精:一种药材,常被用来养生。
  • 嵇康、张翰:两位历史人物,嵇康以才华著称,但生活态度较为消极;张翰则以归隐和知音之情而闻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字少白,号龙标,襟怀激荡,作品多反映人生哲学与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王昌龄的朋友赵十四兄来访之际写成,表现出诗人与友人欢聚的愉悦和对世事的淡泊。


诗歌鉴赏:

《赵十四兄见访》是一首饱含友谊与哲思的诗作。开头两句描绘了清风徐来的雅致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悠然的氛围,诗人以“客来舒长簟”表达对友人的热情欢迎,暗示出友谊的温暖。接下来的“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心灵契合,虽然没有乐器的伴奏,二人依旧可以享受酒中乐趣,暗示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个人的思考,提到“晚来常读易”,表达出晚年对哲理的思索与追求。接下来的“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更是将世俗纷扰置于一旁,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两句“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则是一种怀旧与对生活美好时光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于江东美景的向往,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客来舒长簟:客人来访,我铺开长席,表现热情。
    2. 开閤延清风:开门迎接清风,象征清新雅致的环境。
    3. 但有无弦琴:无弦琴代表一种空灵的音乐,强调心灵的愉悦。
    4. 共君尽尊中:与友人共饮,畅谈人生。
    5. 晚来常读易:夜晚常读《易经》,显示对智慧的追求。
    6. 顷者欲还嵩:近期想回到嵩山,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7. 世事何须道:对世事的淡泊,不愿多谈。
    8. 黄精且养蒙:强调简单养生,享受生活。
    9. 嵇康殊寡识:提到嵇康的局限,反映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10. 张翰独知终:赞美张翰的归隐精神,体现对理想的追求。
    11. 忽忆鲈鱼鲙:回忆美好时光,带出淡淡的乡愁。
    12. 扁舟往江东:向往江东的美好,增添诗的生动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无弦琴象征心灵的宁静与超然。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快乐、对哲理的思考及对自然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长簟:象征热情的接待与温馨的氛围。
  • 清风:代表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 无弦琴:象征无拘束的心灵状态。
  • 黄精:养生的象征,代表对生活的自然态度。
  • 鲈鱼:象征美好记忆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昌龄在诗中提到的“无弦琴”象征什么?

    • A. 传统音乐
    • B. 心灵的宁静
    • C. 友情的缺失
    • D. 生活的繁忙
  2. 诗中提到的“黄精”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食物
    • B. 药材
    • C. 乐器
    • D. 书籍
  3. 诗人在文中表达了对世事的什么态度?

    • A. 热衷讨论
    • B. 淡泊宁静
    • C. 积极参与
    • D. 忽视一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王昌龄李白的风格对比: 王昌龄的《赵十四兄见访》重在表达内心的淡泊与友谊,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更显豪放与自由,二者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