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钱舜举桃花折枝》
时间: 2025-01-27 03:3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钱舜举桃花折枝
作者: 张翥 〔元代〕
前度刘郎,重来访玄都燕麦。回首地暗香销尽,暮云低碧。啼鸟犹知人怅望,东风不管花狼籍。又凄凄红雨夕阳中,空相忆。繁华梦,浑无迹。丹青笔,还留得。恍一枝常见,故园春色。尘世事多吾欲避,武陵路远谁能觅。但有山可隐便须归,栽桃客。
白话文翻译
在前次相见时,刘郎曾经来访过这片玄都的燕麦。如今再回首,曾经的暗香已尽,暮色低垂,云层变得碧绿。啼鸟依然知道人们的愁苦与渴望,而东风却不在乎花儿的残破。夕阳中的红雨凄凉如故,心中只剩下空荡的回忆。繁华的梦境,已然无迹可寻。那丹青的画笔,还依然留有一抹色彩,仿佛一枝常见的桃花,映照着故乡的春色。尘世的纷扰多得令人想要逃避,武陵的路途遥远又有谁能找到?但若有山可隐身,便应归去,种桃为乐。
注释
- 前度刘郎:指历史人物刘郎,此处为诗人对往事的追忆。
- 玄都:传说中的仙境,此处象征理想的归宿。
- 暗香销尽:暗香消散,指春花的凋谢。
- 狼籍:形容东西杂乱、残破。
- 桃客:指种桃的人,寓意向往田园生活。
典故解析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一个与世隔绝、桃花盛开的理想境界。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感怀。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满江红 钱舜举桃花折枝》以春花的凋零为引子,展开了一段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以刘郎的回访作为开篇,引发对往昔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怀念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暗香的消失和暮云的低垂,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啼鸟的鸣叫和东风的无情,进一步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中提到的“繁华梦”与“故园春色”对比鲜明,前者象征着过往的美好与短暂,后者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眷恋。最后,诗人提到“但有山可隐便须归”,表达出他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向往着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宁静生活,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恰到好处的情感渲染,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度刘郎,重来访玄都燕麦:提到刘郎的拜访,暗示过去的美好时光。
- 回首地暗香销尽,暮云低碧:时光荏苒,过去的美好已经不再,景色也变得苍凉。
- 啼鸟犹知人怅望,东风不管花狼籍:鸟儿依旧知晓人间愁苦,而东风却无情,花朵依旧被风雨摧残。
- 又凄凄红雨夕阳中,空相忆:夕阳下的红雨凄凉,勾起了诗人的无尽回忆。
- 繁华梦,浑无迹:曾经的繁华已成往事,留下的只有虚无的梦。
- 丹青笔,还留得:画笔虽在,所描绘的已是过往之景。
- 恍一枝常见,故园春色:桃花依旧盛开,但已不是故园的春天。
- 尘世事多吾欲避:世俗的纷扰让人想要逃避。
- 武陵路远谁能觅:理想的隐逸处遥不可及,难以寻觅。
- 但有山可隐便须归,栽桃客:然而只要有山可以隐身,便愿意归去,种桃为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经历比作春花的盛开与凋零,形象生动。
- 拟人:啼鸟知愁,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繁华梦,浑无迹”,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好与短暂,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夕阳:代表时光的流逝,蕴含着一种凄凉与怀旧情绪。
- 山:象征隐逸的理想,代表一种对世俗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前度刘郎指的是谁?
- A. 诗人本人
- B. 历史人物
- C. 一位友人
-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桃客”是什么意思?
- A. 爱吃桃子的人
- B. 种桃花的人
- C. 住在山中的人
- 答案: B
-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忧伤与怀念
- C. 愤怒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张翥《满江红》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两者均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张翥侧重于对过往的怀念,而陶渊明则描绘理想的隐逸之地,虽风格不同但主题相近。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唐宋诗词鉴赏》
- 《陶渊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