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路逢寒食》

时间: 2025-01-10 22:47:38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白话文翻译:

去年寒食时,我在洞庭湖边。今年寒食,我却在襄阳的路上。为了寻找美丽的山水,我不怕路途遥远,只是担心回到家时,春天已经过去了。

注释:

  • 寒食:指清明前的一个传统节日,主要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禁止生火做饭。
  •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水波,寓意美丽的自然景色。
  • 襄阳路:指通往襄阳的道路,代表着诗人此时此地的游历。
  • 不辞著处:不辞辛劳地走到此处,寻觅美景。
  • 只畏:只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忧虑。
  • 还家落春暮:回家时正值春天快要结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纪念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介之推为了保护晋国的君主而隐居,后被发现后其母亲为其烧火做饭,结果被烧死。为了纪念他,后来设立寒食节,禁止生火。诗中提到寒食,表明了时节的背景和诗人的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公元676年—740年),字子容,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表现山水、游历的情景,其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一个寒食节的时节,诗人游历于襄阳,怀念去年在洞庭湖度过寒食节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和对山水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展现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的游历和沉思。诗的开头提到“去年寒食洞庭波”,通过回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转到“今年寒食襄阳路”,诗人此时身处襄阳,表明他在寻找美丽的风景,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两句“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不仅表现了诗人不怕辛劳去探索美景的决心,同时又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焦虑。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有浓厚的自然色彩,又蕴含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寒食洞庭波:去年寒食节时,我在波光粼粼的洞庭湖边。
  2. 今年寒食襄阳路:今年寒食节时,我却走在通往襄阳的路上。
  3. 不辞著处寻山水:为了寻找美丽的山水,我不怕路途遥远。
  4. 只畏还家落春暮:我只担心回到家时,春天已经快要结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去年与今年的对比,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受。
  • 拟人:用“落春暮”形象地表达春天即将结束的情景。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思念和传统,体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 山水:象征自然美,代表诗人心灵的寄托。
  • 春暮: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A. 介之推
    B. 屈原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洞庭波”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江
    B. 洞庭湖
    C. 黄河

  3. 诗人担心回家时会发生什么? A. 春天已经过去
    B. 迷路
    C. 遇到暴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张说《襄阳路逢寒食》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前者更加专注于个人游历和自然美的追求,而后者则更多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