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绝岛山寺》

时间: 2025-01-26 05:21:23

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

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

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

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
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
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
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

白话文翻译:

在这绝美的小岛上,我站在危崖边缘,登高望远实在不易。夕阳西下,飞鸟掠过天际,稀疏的雨点滴落,钟声传来,已是残响。骇人的波涛摇动着空阔的海面,而灵山却在远处显得无比渺小。更何况我再一次回头,家乡的树木已被云雾隔绝。

注释:

  • 绝岛:指孤立的小岛。
  • 跨危栏:跨越危险的栏杆,形容站在高处的危险与壮观。
  • 夕阳:指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高鸟:在高空飞翔的鸟,寓意自由与超脱。
  • 疏雨:稀疏的雨,形容景色的凄凉。
  • 骇浪:惊涛骇浪,形容海浪的猛烈。
  • 灵山:可能指远处的山,象征着高远和超然。
  • 乡树:家乡的树木,代表着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夕阳”、“骇浪”、“灵山”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字宗之,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以山水诗和抒情诗著称。他的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崔涂游览一处孤岛山寺时,目之所及,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渺小,生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题绝岛山寺》是崔涂的一首表现自然壮美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绝岛跨危栏”引入,描绘出一种险峻的美感,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自然的雄伟和自己的渺小。夕阳与飞鸟的画面,既有动感,又富有诗意,夕阳的余晖与飞鸟的自由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希望的渺茫。接下来,稀疏的雨声和远处的钟声,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悲凉的氛围。

“骇浪摇空阔”这一句,描绘了海浪的汹涌澎湃,激荡出内心深处的感慨。灵山在远处显得渺小,似乎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最后两句“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隔着云端的乡树,象征着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既是地理上的遥远,也是心灵上的隔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情感真挚而深邃,是唐代山水诗的佳作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岛跨危栏:在险峻的孤岛上,我站在高高的栏杆旁。
  2. 登临到此难:能在这里登高望远,实在不容易。
  3. 夕阳高鸟过:夕阳西下时,鸟儿在高空飞过。
  4. 疏雨一钟残:稀薄的雨点如同钟声的残响。
  5. 骇浪摇空阔:汹涌的海浪摇动着空旷的海面。
  6. 灵山厌渺漫:灵山显得渺小而遥远。
  7. 那堪更回首:更何况再回头来看。
  8. 乡树隔云端:家乡的树木已被云雾隔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飞鸟比作时间与生命的象征,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雨声和钟声赋予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故乡深切的思念,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绝岛:象征孤独与隔绝。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 高鸟:象征自由与超脱。
  • 疏雨:表现孤寂与凄凉。
  • 骇浪: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无法抗拒的命运。
  • 灵山:象征高远与理想,亦可引申为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夕阳”象征什么? A. 希望
    B. 时间流逝
    C. 自由

  2. “骇浪摇空阔”中的“骇浪”指代什么? A. 风浪
    B. 心情
    C. 自然景象

  3.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情吗? A. 是
    B. 否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悠远。
  •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情感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