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戏赠苏九翛(苏常好读元鲁山文或劝入关者故戏之)》

时间: 2025-01-10 19:30:41

白首书窗成巨儒,不知簪组遍屠沽。

劝君莫问长安路,且读鲁山于蒍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首书窗成巨儒,不知簪组遍屠沽。
劝君莫问长安路,且读鲁山于蒍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人的惋惜与劝诫。诗中提到一个白发老者在窗前读书,已成大儒,却不知世事纷扰,甚至对生活的琐碎一无所知。诗人劝他不要去问长安的路有多远,而是应该专心于鲁山的书籍,享受其中的乐趣。

注释:

  • 白首:指年老,头发全白。
  • 书窗:窗前读书的地方。
  • 巨儒:意指学识渊博的人。
  • 簪组:簪子与饰物,指生活的琐事。
  • 屠沽:屠夫和酒商,象征社会底层的生活。
  • 长安路:指通往长安的道路,象征人生的旅途。
  • 鲁山:指鲁山的书籍,象征文化与智慧。

典故解析:

  1. 长安路:长安是唐代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权力。问长安路,暗指对名利与地位的追求。
  2. 鲁山:鲁山与孔子相关,代表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学习。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权德舆,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感悟为主题。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古人劝诫,反映了对当时人们趋利避害的生活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醉后戏赠苏九翛》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吸引了众多读者。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白发老者在书窗前专心读书,给人一种宁静与沉稳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却揭示了这个老者对世事的无知,甚至连生活中的琐碎都未能理顺。这里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显示了老者的学识渊博,又暗含了对其生活态度的批判。

诗人劝诫老者不要去追问长安的路,而是应该享受鲁山的书籍,这不仅是对老者的劝诫,也是对所有读书人的一种启示。长安象征着外在的名利与繁华,而鲁山则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应忘却生活的真谛,反而应在书中找到愉悦与自我实现的乐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白首书窗成巨儒:描绘了一个老年人静坐书窗,已经成为了博学之士。
    • 不知簪组遍屠沽:他却对生活的琐事毫无所知,过于专注于书本。
    • 劝君莫问长安路:劝他不要过于关注人生的外在目标。
    • 且读鲁山于蒍于:反而要享受书中的乐趣,沉浸于文化之中。
  • 修辞手法:诗中采用了对比与暗喻的手法,通过老者与世俗的对比,展现了对知识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 主题思想:这首诗强调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活的现实与内心的快乐。

意象分析:

  • 白首:象征智慧与年长,却也隐含着对世事的无知。
  • 书窗:象征读书的环境,表现出求知的氛围。
  • 长安:象征名利与世俗的追求。
  • 鲁山:象征文化与内心的宁静,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老者在做什么?

    • A. 打猎
    • B. 读书
    • C. 旅行
    • D. 写信
  2. “长安路”象征什么?

    • A. 家乡
    • B. 名利与权力
    • C. 朋友
    • D. 书籍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权德舆的《醉后戏赠苏九翛》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加内敛,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安宁,而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与对外在名利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