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忽忆旧作“请以虚舟永去,漫劳生死蹉跎”,更作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54: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事使余心老,文章使我心寒。
鱼将吞海蚁吞山,可笑从前痴胆。
花有花无皆树,随高随矮皆椽。
转头树屋两空然,借我莲房一院。
白话文翻译
世间的事情让我心绪苍老,写文章又让我感到寒心。
鱼可以吞噬大海,蚂蚁却能吞噬高山,真是可笑我以前的痴心妄想。
花有花无都依附于树木,随高随矮的树木皆可成为栋梁。
转过头去,树屋已经空无一物,借我一个莲房来安身。
注释
- 世事:指世间的事情,常常带有无奈和感慨的情绪。
- 心老:指内心感到疲惫和沧桑。
- 文章:这里指的是诗文、文学创作。
- 鱼将吞海、蚁吞山:比喻力量的巨大与渺小,暗示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 痴胆:形容曾经的勇气和决心,现今看起来显得幼稚可笑。
- 花有花无皆树:指花的存在与否都与树木相关,表达对自然的观察。
- 树屋:象征着曾经的美好回忆,如今却已空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生于当代,诗人、作家,广泛涉猎古典与现代文学。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生活的诸多变故与反思之后,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开篇以“世事使余心老”引入,表现了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无奈感,紧接着“文章使我心寒”则揭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失落与冷漠,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鱼将吞海蚁吞山”,用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反映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从而引发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花有花无皆树,随高随矮皆椽”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既有对生命的理解,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最后两句“转头树屋两空然,借我莲房一院”,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渴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深沉到轻柔,逐渐展开,给人一种由感伤转向思考,最终回归内心平静的感受。诗人以自然为背景,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事使余心老:表达对人生经历的无奈与疲惫。
- 文章使我心寒:对文学创作的失望与孤独感。
- 鱼将吞海蚁吞山:对比自然力量的巨大与人类的渺小。
- 可笑从前痴胆:对自己过去勇气的反思,感到可笑。
- 花有花无皆树: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无常。
- 随高随矮皆椽:树木的高矮并不影响其作为栋梁的价值。
- 转头树屋两空然: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如今已成空。
- 借我莲房一院:渴望简单、宁静的生活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吞海”和“蚁吞山”比喻人类的渺小。
- 对比:自然与人类的力量对比,强调无力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反映人内心的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鱼与海:象征着力量与渺小。
- 蚁与山:反映了微小生物的坚韧与自然的宏伟。
- 花与树:象征着生命的繁华与无常。
- 树屋:承载着回忆与失落的象征。
- 莲房:象征着宁静、祥和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世事使余心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乐观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期待 -
“鱼将吞海蚁吞山”中,鱼和蚁分别代表什么?
A. 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B. 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愚蠢
C. 生活的繁荣与凋零 -
诗末的“借我莲房一院”表达了什么心情?
A. 渴望繁华
B. 渴望宁静
C. 渴望冒险
答案:1. B;2. A;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卢青山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但卢青山更关注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洒脱。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
- 《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