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见寄酒》

时间: 2024-09-19 21:21:14

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友人见寄酒
作者:韩偓 〔唐代〕

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白话文翻译:

虽然可以借酒消愁,但又何尝不如生病呢?
酒液淋漓洒满衣袖,更激发了我那楚地的狂歌。


注释:

  • :虽然。
  • 忘忧:忘记忧愁。
  • 其如:又如,意指比较。
  • 作病:生病。
  • 淋漓:形容湿透的样子。
  • 满襟袖:衣襟和袖子都被酒液浸湿。
  • 楚狂歌:楚地的狂放之歌,指的是情感激昂的歌曲。

典故解析:

“楚狂歌”可理解为楚国的骚人乐士所作的狂放歌曲,常用于表达悲伤或激烈的情感。韩偓所提到的“楚狂”,暗指离愁别绪的情怀,通常与杜甫、李白等人的作品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802年-约853年),字少游,号太白,唐代诗人,生于陕西,后仕于南方,影响广泛。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表现人情冷暖和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中年时期,生活经历了官场的沉浮与个人的情感波折。此时,诗人与友人相聚,抒发了因酒而生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答友人见寄酒》是一首描绘饮酒后心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虽可忘忧矣”引入,表面上看似是在赞美酒的消愁功能,实际上透漏出一丝无奈与悲凉。诗人意识到,尽管酒可以暂时驱散烦忧,但内心的病痛却难以根除。“其如作病何”一句,表现出诗人对生活苦闷的深刻认识,透露出一种对人生苦涩的感叹。

下联“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则展示了诗人饮酒后的激烈情感。酒液洒满衣袖,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溢,愈加情绪激动。在这里,韩偓通过楚狂歌的引入,传达了诗人对楚地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也暗示出他内心的激荡和对现实的不满。

整体而言,诗中既有对酒的享受,也有对人生病痛的深思,形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反映了唐代文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虽可忘忧矣:酒能让人忘却忧愁。
  2. 其如作病何:但如果心中有病,忘忧又有何用。
  3. 淋漓满襟袖:酒水洒满衣襟和袖子,形象生动。
  4. 更发楚狂歌:这情境又激发了我对楚地狂歌的向往与表达。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两句结构相似,形成对比。
  • 比喻:将“忘忧”与“作病”进行比较,深刻反映了内心的矛盾。
  • 意象:酒水、衣袖、狂歌等意象,富有生动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酒对忧愁的暂时缓解与内心痛苦的无奈,表现出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饮酒与楚歌的结合,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困境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消愁与放纵,也隐含了无奈与病痛。
  • 衣袖:象征饮酒后的情感外溢,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真实表达。
  • 楚狂歌:象征激昂的情感与楚地文化的传承,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偓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淋漓满襟袖”中“淋漓”是形容什么的?

    • A. 干燥
    • B. 湿透
    • C. 干净
  3. 诗中“楚狂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和激昂
    •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写思念与人生困苦。
  • 《将进酒》(李白):同样涉及饮酒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月夜忆舍弟》《答友人见寄酒》均探讨了人生中的苦闷与情感,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是对饮酒后复杂情绪的反思。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韩偓诗集》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