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乞食僧
擎钵貌清羸,天寒出寺迟。
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
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
白话文翻译:
乞食的僧人,形容瘦弱,手中高举着钵,寒冷的天气使他出寺的时间很晚。
红色的大门正对着大路,风雪在这里停留了很久。
他的心如同月亮般洁净,像麻一样不知世事。
路过的人们不要轻视他,古代的佛陀也是如此。
注释:
字词注释:
- 擎:高举。
- 钵:僧人用来乞食的器具。
- 清羸:清瘦,形容人消瘦而清秀。
- 朱门:红色的大门,象征富贵。
- 风雪:寒冷的天气,象征艰辛。
- 似月:像月亮一样,形容内心的纯净。
- 如麻:像麻一样,形容对世俗事物的无知。
典故解析:
- 古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佛,象征深厚的佛教文化,强调即使是伟大的佛陀也曾经历过苦难与世俗的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僧人,因其在诗歌中融入了佛教思想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乞食的僧人在寒冷天中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乞丐和僧人的态度,以及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乞食僧》是一首表现寒冷天气中乞食僧人形象的诗歌,贯休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乞食僧人清瘦的外表与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僧人高举钵盂的姿态,给人一种清瘦而坚韧的印象。接下来的“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面上看似富贵的朱门与艰难的风雪形成鲜明的反差,突显出僧人的困境。
诗中提到“似月心常净”,表现了僧人在困苦中仍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一句“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更是引人深思,提醒人们不要轻视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人,因为在精神上,他们或许比那些富贵者更为高尚。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却富有深意,通过简洁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佛教的智慧,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擎钵貌清羸:乞食僧人高举钵盂,形象显得清瘦。
- 天寒出寺迟:天气寒冷使他出寺的时间延迟,突显生活的艰辛。
- 朱门当大路:富贵的朱门正对着大路,象征社会的繁华与冷漠。
- 风雪立多时:风雪伴随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他孤独的处境。
- 似月心常净:比喻僧人内心如同明月般纯净。
- 如麻事不知:形容他对世事的无知,体现出一种超脱。
- 行人莫轻诮:劝诫路过的人不要轻视乞食僧人。
- 古佛尽如斯:提醒人们,连古代的佛陀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月心常净”将内心的纯净与月亮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相对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乞食僧人面对严寒与风雪的情景,反映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强调了不应轻视任何一个生命,传达出一种深厚的佛教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钵:象征乞讨与无常。
- 月:象征纯净与超然。
- 风雪:象征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
- 朱门:象征财富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乞食僧在诗中是如何描绘的? A. 形象富丽
B. 清瘦高举钵盂
C. 无所事事
D. 端庄典雅 -
诗中提到的“古佛”指的是? A. 释迦牟尼佛
B. 道教神仙
C. 释迦摩尼
D. 老子 -
诗中“似月心常净”的意思是? A. 僧人很富有
B. 僧人内心清净
C. 僧人无所事事
D. 僧人喜欢月亮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清明》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贯休的《乞食僧》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表现出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与超脱,后者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在主题与情感上,两首诗都有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但表现方式却各有不同。贯休侧重于佛教思想的渗透,而李白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贯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