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诫丹阳语言》

时间: 2025-01-11 12:40:14

人云口是祸之门。

我道舌为祸根本。

不语无言绝讨论。

性难昏。

便是长生保命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王孙 诫丹阳
王哲 〔元代〕

人云口是祸之门。
我道舌为祸根本。
不语无言绝讨论。
性难昏。
便是长生保命存。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嘴是祸害的门口;
我认为,舌头才是祸害的根源。
如果不说话、不出声,就能避免争论;
性情本就难以昏惑,
这才是长生保命的方法所在。

注释

  • :嘴巴,指言语。
  • :舌头,具体指说话。
  • 祸之门:引申为招致祸害的源头。
  • 根本:根源,基点。
  • 不语无言:不说话、不发声。
  • 性难昏:性情本难以迷惑。
  • 长生保命:长寿安康。

典故解析

“口是祸之门”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说法,意指言语不慎容易招致麻烦。其出处可追溯至《论语》《孟子》等经典,强调道理与言语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悟,与当时的文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个人言语和行为的影响愈发明显。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言语的警惕,强调通过控制言语来保护自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言语和争论的敏感。

诗歌鉴赏

《忆王孙 诫丹阳》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言语的思考,深刻揭示了人际交往中言语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危险。开篇提到“口是祸之门”,直接引出主题,强调言语可能招致麻烦。随后,诗人进一步指出,舌头才是祸害的根本,言语的表达往往带来误解和纷争。全诗的核心在于“性难昏”,即在于强调内心的清明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诗人在最后总结道,静默和不争论才是延年益寿、保命存身的有效方法。这首诗不仅具有警示作用,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云口是祸之门:他人说嘴巴是祸害的入口,强调口舌之言引发问题。
  2. 我道舌为祸根本:我认为,舌头才是祸害的根本,进一步深化了对言语的看法。
  3. 不语无言绝讨论:如果不说话,就能避免争论,阐述了沉默的重要性。
  4. 性难昏:人的性情本就难以迷惑,暗示内心的清醒。
  5. 便是长生保命存:这正是长生保命之道,告诫人们控制言语以求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嘴巴比作“祸之门”,形象地表达言语的风险。
  • 对仗:如“人云”与“我道”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复:通过重复强调言语的危害,突出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警示人们言语的潜在危害,倡导控制言语、保持沉默,以求得内心的平和与长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言语,代表与他人的沟通。
  • :象征言语的表达,暗示言语的力量与危险。
  • 不语:象征沉默,表达一种智慧与自我保护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口是祸之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口腔是生病的地方
    B. 说话容易引发祸害
    C. 嘴巴重要
    D. 不会说话

  2. 诗人认为什么是长生保命的方法? A. 多说话
    B. 不争论
    C. 学习知识
    D. 多交朋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哲的《忆王孙 诫丹阳》更侧重于言语的哲理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表现形式和主题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