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无物思量》
时间: 2025-01-22 20:32:09意思解释
行香子·无物思量
原文展示:
无物思量。万虑皆忘。坐两班大众禅床。粗衣遮体,粝饭充肠。有一函经,一佛像,一炉香。功课寻常。道行非狂。爱山中白昼偏长。翠苔岩洞,绿竹山房。有一天风,一天月,一天凉。
白话文翻译:
我没有什么可思考的,万般杂念都已忘却。坐在两班人一起的禅床上。穿着粗糙的衣服,吃着简单的米饭。有一本佛经,一个佛像,一炉香。日常的功课很平常,行道并不疯狂。我喜欢在山中,白天的时间特别长。青翠的苔藓覆盖着岩洞,绿竹环绕着山房。每天都有风、月和凉爽的天气。
注释:
- 无物:没有任何事情。
- 万虑皆忘:所有的忧虑都忘却了。
- 两班大众禅床:指多个人共同坐禅的地方。
- 粗衣:粗糙的衣服,代表简朴。
- 粝饭:简单的米饭,强调生活的朴素。
- 函经:装有佛经的盒子。
- 功课寻常:日常的修行和学习。
- 道行非狂:修行的态度是平和而不狂妄。
- 翠苔:青翠的苔藓。
- 岩洞:山里的洞穴。
- 绿竹山房:竹林环绕的山居。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明确的历史典故,更多是表达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明本,元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而著称。他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常常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作者选择隐居山林,以求得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的生活体验,反映了对于世事的思索与逃避。
诗歌鉴赏:
《行香子·无物思量》是一首表达禅意与隐逸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全诗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种无忧无虑、宁静自适的生活状态。诗中“无物思量”一句,直接引出主旨,表明诗人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心灵处于一种解脱的状态。
在生活的描写上,诗人提到“粗衣遮体,粝饭充肠”,表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突显了精神世界的丰富。诗中的“一函经,一佛像,一炉香”,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追求,体现了他内心的信仰与安宁。
山中日长、风月凉,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整首诗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洒脱与从容,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道行非狂”的理念。这种对自然的依恋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物思量”:无所思考,强调心无挂碍。
- “万虑皆忘”:所有的烦恼都已抛却,体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坐两班大众禅床”:与他人共同修行,突出集体的禅修氛围。
- “粗衣遮体,粝饭充肠”:强调生活的简朴与质朴。
- “有一函经,一佛像,一炉香”:表明修行生活中必备的佛教元素。
- “功课寻常”:日常的修行是平常的。
- “道行非狂”:修道的态度是冷静和理智的。
- “爱山中白昼偏长”:描绘山中时间的悠长,象征宁静的生活。
- “翠苔岩洞,绿竹山房”: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优美。
- “有一天风,一天月,一天凉”:自然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粗衣遮体,粝饭充肠”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诸如“佛像”“炉香”“翠苔”等意象,赋予诗歌深厚的文化内涵,渗透出禅宗的哲理。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简单。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禅修的追求,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传达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像:象征着信仰与内心的安宁。
- 香:代表着修行的仪式感,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 翠苔:自然的美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绿竹:代表着生命的韧性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物思量”的意思是: A. 充满烦恼 B. 心无挂碍 C. 思考人生 D. 追求财富
-
诗中提到的“粗衣遮体,粝饭充肠”主要强调: A. 生活的奢华 B. 生活的简朴 C. 对饮食的讲究 D. 对衣服的喜好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世俗的向往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家乡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宁静的心境。
- 《山中送别》王之涣:描绘大自然与人际关系的诗作。
诗词对比:
- 《行香子·无物思量》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王维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明本则突出了内心的平和与简朴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收录元代重要诗作,帮助理解元代文学。
- 《禅宗与文学》:探讨禅宗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