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时间: 2025-01-11 04:5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白话文翻译:
先生已经醉了,由童子搀扶着。有诗就写,没有酒就再去赊。山中的歌声野调想要唱一些,世俗的事情不要说。向青天借来松间的月亮,陪伴这个今夜。长安此时春梦正热,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发如雪,乌帽难以遮掩。像星星般大的县令难以舍弃,晚年加入庐山社。等到眉头未皱,腰已经弯曲,迟了啊,辞官的陶靖节。
注释:
- 先生醉也:指诗人自己或画中人物陶渊明醉酒。
- 童子扶者:童子搀扶着醉酒的人。
- 无酒重赊:没有酒就再去赊欠。
- 山声野调:指山中的歌声和野外的曲调。
- 俗事休说:不要谈论世俗的事情。
-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向青天借来松树间的月光。
- 长安此时春梦热:长安此时正热闹,比喻政治中心的繁华。
- 明朝镜中头似雪:明朝照镜子时,头发已经像雪一样白。
- 乌帽难遮:黑色的帽子难以遮掩白发。
-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像星星般大的县令职位难以舍弃。
- 晚入庐山社:晚年加入庐山社,指隐居。
-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等到眉头未皱,腰已经弯曲,指年纪已老。
- 迟了也,去官陶靖节:迟了啊,辞官的陶靖节,指陶渊明辞官归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德,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流传后世。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醉归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题画诗,题于《渊明醉归图》上,通过描绘陶渊明的醉归情景,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醉归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一句,以借月为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接受。而“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世俗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陶渊明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描绘了陶渊明醉酒的情景,由童子搀扶。
-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表达了诗人随时写诗,没有酒就再去赊欠的生活状态。
-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想要唱山中的歌声和野外的曲调,不要谈论世俗的事情。
-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向青天借来松树间的月光,陪伴这个今夜。
-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长安此时正热闹,比喻政治中心的繁华。
-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明朝照镜子时,头发已经像雪一样白,黑色的帽子难以遮掩。
-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像星星般大的县令职位难以舍弃,晚年加入庐山社。
-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等到眉头未皱,腰已经弯曲,迟了啊,辞官的陶靖节。
修辞手法:
- 借代:“问青天借得松间月”中,借“松间月”代指自然的美好。
- 比喻:“明朝镜中头似雪”中,用“头似雪”比喻头发白。
- 对仗:“有诗便写,无酒重赊”中,“有”与“无”,“写”与“赊”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醉归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接受。
意象分析:
- 松间月:象征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 镜中头似雪: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老去。
- 乌帽难遮:象征世俗的束缚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问青天借得松间月”一句,借“松间月”代指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世俗的束缚 C. 时光的流逝 D. 人生的老去
-
诗中“明朝镜中头似雪”一句,用什么比喻头发白? A. 头似雪 B. 头似霜 C. 头似银 D. 头似云
-
诗中“有诗便写,无酒重赊”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随时写诗,没有酒就再去赊欠 B. 随时写诗,没有酒就放弃 C. 随时写诗,没有酒就自己酿造 D. 随时写诗,没有酒就不写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曹德的《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曹德的《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集》
- 《王维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