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歌 武元衡 〔唐代〕 月上重楼丝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 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
白话文翻译:
月亮升起在重重楼阁之上,丝竹管弦之声伴随着秋意,佳人在夜晚唱起了古老的梁州曲调。满堂的宾客中,谁是真正懂得音乐的知音呢?为了听到这样的歌声,不惜花费千金,只为莫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楼:指高耸的楼阁。
- 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 古梁州:古代地名,这里指古老的曲调。
- 知音者: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的人。
- 莫愁:古代传说中的女子,这里指美好的音乐。
典故解析:
- 莫愁:源自古代传说,莫愁女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美女,因歌声动人而闻名。这里用“莫愁”代指美妙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洛阳人。他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以诗才著称,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听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在唐代,音乐文化繁荣,诗人与音乐的关系密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听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厚情感。首句“月上重楼丝管秋”,以月夜为背景,丝竹之声伴随着秋意,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第二句“佳人夜唱古梁州”,佳人的歌声增添了诗意,古老的梁州曲调更显得音乐的珍贵。后两句“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诗人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不惜花费千金只为听到美妙的音乐,体现了对音乐的极致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月上重楼”和“丝管秋”描绘了一个月夜听歌的场景,月光的静谧与音乐的悠扬相映成趣。
- 第二句“佳人夜唱古梁州”,佳人的歌声与古老的曲调相结合,增添了诗意和历史的厚重感。
- 第三句“满堂谁是知音者”,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
- 第四句“不惜千金与莫愁”,诗人不惜花费重金,只为听到美妙的音乐,体现了对音乐的极致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上重楼”比喻月光的静谧与高远。
- 拟人:“丝管秋”将音乐拟人化,与秋意相结合,增添了诗意。
- 对仗:“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音乐与知音,诗人通过对月夜听歌的描绘,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诗中的“不惜千金与莫愁”体现了对音乐的极致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上重楼:月光的静谧与高远。
- 丝管秋:音乐的悠扬与秋意的结合。
- 古梁州:古老的曲调,历史的厚重感。
- 莫愁:美妙的音乐,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莫愁”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美女 B. 美妙的音乐 C. 古代地名 D. 古代乐器
-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厌恶 B. 对音乐的热爱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政治的关心
-
诗中的“重楼”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楼阁 B. 古代的乐器 C. 古代的地名 D. 古代的曲调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武元衡的《听歌》都以月夜为背景,但前者更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追求,后者则更注重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三百首优秀诗作,是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