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姬曲 其六》

时间: 2025-02-04 15:26:29

吴姬归,湖风吹冷日色微。

满船筝鼓不敢动,隔林恐搅残花飞。

涌金门外马如练,银灯照水红辉辉。

红辉辉,吴姬上马罗绮围。

意思解释

吴姬曲 其六

作者: 王冕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吴姬归,湖风吹冷日色微。
满船筝鼓不敢动,隔林恐搅残花飞。
涌金门外马如练,银灯照水红辉辉。
红辉辉,吴姬上马罗绮围。

白话文翻译:

吴姬回来了,湖边的风吹得寒冷,阳光微弱。
满船的筝鼓声不敢响动,生怕隔着树林会打扰到飘落的花瓣。
涌金门外的马儿如同白练,银灯照在水面上,红光辉映。
红光辉映,吴姬骑上马,披着华丽的罗绮。

注释:

  • 吴姬: 指的是江南的美女,通常是歌舞的表演者。
  • 湖风: 湖面吹来的风,带着水气。
  • 满船筝鼓: 指船上乐器齐全,但因情境不敢奏乐。
  • 涌金门: 指的是杭州的涌金门,古代的城门。
  • 罗绮: 一种华丽的绸缎,用来形容吴姬的服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号“白云山人”,以其山水画和诗歌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景抒情,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王冕通过描绘江南美景和吴姬的形象,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吴姬曲 其六》以其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江南的春日景象和吴姬的曼妙身姿。全诗通过描写吴姬归来的场景,展现了湖边的宁静与柔和。诗中“湖风吹冷日色微”一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脆弱。接下来的“满船筝鼓不敢动”,更是将这种氛围推向了极致,表现了人在美好景致面前的敬畏与珍惜。而“隔林恐搅残花飞”,则进一步渲染了对花瓣飘落的怜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瞬间美好的珍惜。

最后的“红辉辉,吴姬上马罗绮围”,以华丽的形象收尾,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吴姬的归来不仅是对美的展现,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王冕通过这样的描绘,表现了对理想人间的向往以及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姬归: 吴姬回来了,暗示着某种美好的来临。
  • 湖风吹冷日色微: 描绘了清冷的湖风与微弱的阳光,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满船筝鼓不敢动: 船上乐器不敢响动,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隔林恐搅残花飞: 由于怕打扰到树林中的花瓣,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尊重。
  • 涌金门外马如练: 描写马儿如同白练,形成动感的画面。
  • 银灯照水红辉辉: 银灯映照水面,形成美丽的色彩对比。
  • 吴姬上马罗绮围: 吴姬骑上马,身披华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修辞手法:

  • 比喻: “马如练”比喻马儿的颜色纯白,生动形象。
  • 拟人: “满船筝鼓不敢动”,赋予乐器以人的情感,显示出环境的宁静。
  • 对仗: “银灯照水红辉辉”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吴姬的描绘,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风: 自然的清新与冷冽,象征着春日的脆弱。
  • 吴姬: 美的化身,象征着理想的生活与爱情。
  • 筝鼓: 音乐的象征,代表着生活中的欢乐与美好。
  • 银灯与红辉: 光与色的结合,象征着生活的多姿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姬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美与音乐 C. 贫穷
  2. “湖风吹冷日色微”中的“微”字可以理解为: A. 明亮 B. 微弱 C. 暗淡
  3.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A. 琵琶 B. 筝鼓 C. 笛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一剪梅》

诗词对比:

  • 王冕的《吴姬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女性之美,但王冕侧重于景色与氛围的结合,李清照则更强调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波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