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乞巧 林杰 〔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白话文翻译:
七夕之夜,我们仰望碧蓝的天空, 牵牛星与织女星在银河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这个夜晚祈求巧艺, 望着秋月,用红丝线穿过了无数条。
注释:
字词注释:
-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 碧霄:碧蓝的天空。
-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传说中因爱情而被分隔在银河两岸的情侣。
- 乞巧:古代女子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智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 红丝:红色的丝线,这里象征着巧艺和祈愿。
典故解析:
- 牵牛织女渡河桥:源自中国古代神话,讲述了牛郎和织女因爱情而被王母娘娘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能在七夕这一天通过鹊桥相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杰,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女子们对巧艺的向往和祈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描绘牵牛织女相会的传说,展现了家家户户在这一夜祈求巧艺的情景。诗中“碧霄”、“秋月”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而“穿尽红丝几万条”则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巧艺的渴望和努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点明了时间和场景,七夕之夜,人们仰望碧蓝的天空。
- 第二句“牵牛织女渡河桥”,引入了牵牛织女的传说,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 第三句“家家乞巧望秋月”,说明了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夜祈求巧艺,望着秋月。
- 第四句“穿尽红丝几万条”,用红丝线穿过的数量,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巧艺的渴望和努力。
修辞手法:
- 比喻:“碧霄”比喻天空的碧蓝,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牵牛织女渡河桥”将牵牛星和织女星拟人化,使传说更加生动。
- 对仗:诗中“家家乞巧望秋月”与“穿尽红丝几万条”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七夕之夜的祈愿和向往,通过描绘牵牛织女的传说和家家户户的乞巧活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巧艺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霄:象征着天空的碧蓝,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秋月:象征着宁静和美好,与乞巧活动相结合,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 红丝:象征着巧艺和祈愿,通过“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一意象,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巧艺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牵牛织女”是指什么? A. 牛郎星和织女星 B.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C. 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D.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
-
诗中的“乞巧”是指什么? A. 祈求智慧 B. 祈求巧艺 C. 祈求幸福 D. 祈求爱情
-
诗中的“红丝”象征着什么? A. 智慧 B. 巧艺 C. 幸福 D. 爱情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以七夕为背景,描绘了宫女们的乞巧活动。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牵牛织女的传说为题材,表达了爱情的坚贞不渝。
诗词对比:
- 杜牧的《秋夕》与林杰的《乞巧》都以七夕为背景,但杜牧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宫廷生活,而林杰的诗则更侧重于民间的乞巧活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